新征程向“黔”进 两岸媒体走进醉美遵义
5月25日至31日,由贵州省台办、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遵义市台办承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看贵州——走进遵义”活动深入开展。活动邀请台湾媒体记者和台青自媒体从业者、在黔台胞等30余人参与,以现场直播、短视频、微视频等形式真实反映遵义在经济社会、旅游文化、乡村振兴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品味感受醇香遵义
醇香遵义好山好水好酒好茶。遵义酒,雅俗集于一身,醇烈融于一体。在中国酒文化城,来自台湾的李雨涵说:“参观中国酒文化城让我了解到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两岸也可以长长久久。”
遵义茶,陆羽《茶经》盛赞“其味极佳”。两岸媒体青年观赏了中国茶海。首次见到茶海,台湾青年梁以柔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茶园,真的就像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感觉闻到了缕缕茶香味。”在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两岸青年了解到湄潭茶又称“爱国茶”,其曾肩负着战时茶叶经济,以茶叶出口换取枪支弹药等战略物资支援前线抗战的重任,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在茶工业博物馆品尝抹茶后,台青们表示,这个感觉也有家的味道。只要心连心,哪里都是家。
体验人文自然魅力
遵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拥有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和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是贵州省唯一的“双遗产”城市。两岸媒体青年见证了世界自然遗产赤水大瀑布的壮阔雄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尽力量。梁以柔激动地说,赤水大瀑布宏伟壮观,希望家人和台湾朋友有机会都能来遵义看一看美丽的自然风光。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古老城墙,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两岸青年沿着石梯,走过铁柱关、穿过铜柱关,攀登三十六步天梯后,纷纷表示此行不仅加深了对土司文化的了解,也从遗存的古道、屹立的关隘、斑驳的城墙中寻找到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
见证人民生活巨变
走进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两岸青年用心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视察时留下的“金句”——“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台湾自媒体业者黄馨巧表示,来到花茂村自己非常开心和震惊。大陆的乡村振兴做得非常好,乡村像打卡景点一样美,相信花茂村的居民生活得非常幸福。
观摩桐梓县蟠龙社区时,两岸青年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成果,体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台湾青年李雨涵感叹道:“这样的政策真正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幸福,使他们愿意从不同的地方、从原本的家园搬迁出来。”
寻找心灵深处答案
两岸媒体青年深入桐梓海军学校旧址了解两岸历史渊源和联结,与在遵台胞和深耕遵义发展的台商前辈沟通交流,寻找心中的答案,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心灵契合。
梁以柔表示,走进桐梓海军学校旧址好像走进历史课本,看到一些著名将领留下的文物,感到非常震撼,也感受到两岸历史的交集和渊源。
来到绥阳县两岸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创新示范基地,生活在绥阳县的台湾青年赖翊凡介绍说,2020年自己因爱结缘落户在此,成为绥阳女婿。在当地台办支持下,与县消防队青年们克服重重困难,共同创建“同心龙狮战鼓队”,为老百姓义务演出,宣传消防知识,同时传授自小学习的击鼓舞狮等传统技艺,希望为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
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台企钰丰乐器(正安)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茂表示,全国第一个以吉他行业作为招商目标的就是正安这个地方,自己会一直在这里扎根发展下去。
活动期间,两岸媒体青年还在正安吉他文化馆感受承载着匠人心血与热爱的音乐之声;在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的文献与照片中,体悟遵台两地教育事业的坚守、奋斗与联结;在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中,激发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此次活动的举办,让两岸媒体青年真切感受到遵义这片红色土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成就、新图景、新气象,让两岸青年在行万里路中与时代脉动同频共振,汇聚起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力量。(贵州省台办、遵义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