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跨越海峡 相约中原”台胞青年夏令营河南安阳开营
流火的七月,古都安阳吹来了太平洋的风。7月6日,2013“跨越海峡 相约中原”台胞青年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古都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河南省台办副主任王庆春、省台联会长郭晴,安阳市委副书记李文斌、副市长靳东风等领导出席开营仪式,来自台湾嘉义大学的32名师生参加开营仪式。李文斌宣布2013“跨越海峡 相约中原”台胞青年夏令营开营。郭晴向营员授营旗。靳东风主持开营仪式。
王庆春在致辞时指出,豫台历史渊源久远,台湾的“河洛郎”来自于河南。两岸青年是两岸的未来和希望,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只有深化交流才能化解误会,增进感情,加深信任,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两岸崭新的历史,谱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的篇章。
开营仪式后,台湾大学师生步入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厅参观。该馆是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以前只是在教科书了解到甲骨文,今天亲眼所见,真是太兴奋了,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学生许苡萱参观后激动地说。
据了解,本次夏令营为期一周,将在安阳、新乡、郑州等地开展活动。夏令营期间,除豫台两地大学生联谊交流外,台湾大学师生还将参观考察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红旗渠、颛顼帝喾二帝陵、毕干庙、新农村刘庄、黄河风景游览区、少林寺、新郑黄帝故里等。
台胞青年夏令营由河南省台办和省台联主办,目前已举办6届,来豫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大学师生达500余人次。
有一种渠叫“红旗渠”
“今天看了红旗渠,我为之震撼。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造了这一人工天河,这是我从未见到的。通过参观和了解,我懂得了什么叫‘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更值得去学习”。来自台湾嘉义大学的林大为意味深长地说。
7月7日下午,参加“跨越海峡 相约中原”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台湾嘉义大学生们来到林州,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景区。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工具,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仿佛把大学生们带到了当年林州人民风餐露宿、顽强拼搏,誓与太行比高低的恢宏战天斗地的场景。同学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用相机记录着。陈芝蓉同学说:“我要把在红旗渠所看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带回台湾让更多没来过的同学们了解‘红旗渠精神’”。
拾级而上,同学们来到“青年洞”,悬于半山腰的红旗渠“青年洞”渠水奔流不息,让台湾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什么叫“天河”。他们纷纷拿出相机拍个不停,和“青年洞”合影留念,留下这别具意义的瞬间。
大学生领队侯嘉政教授说,昨天和今天上午看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等,这些是古代的文明,但今天下午看到的红旗渠却是现代人所创造的一种精神,这种“红旗渠精神”在今天显得更为珍贵。希望两岸民众能够发扬好、保持好,有了这种拼搏、奉献、团结、吃苦的精神,大陆和台湾携手并进,就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我真的想留下来
“不来河南,不知道历史有多么悠久。以前我们都是在课本上读到这段历史,太抽象了,今天通过实地的参观,跨越海峡,跨越时空,亲身感受这段历史,真是受益匪浅,参加这次夏令营收获太多了,这种夏令营组织的太好了。”台湾大学生陈弘宇高兴地说。
7月8日,来河南参加夏令营的台湾嘉义大学的同学们到安阳内黄县参观了颛顼帝喾二帝陵和汉代遗址三杨庄。面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颛顼帝喾二帝塑像,台湾大学师生向二帝作了虔诚地祭拜,台湾带队老师还向二帝上香恭拜。在汉代遗址三杨庄,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台湾大学生们体验了“一朝步入遗迹现场,梦回千年汉代”时光穿梭。“来到这里,让我知道了万方同宗、华夏一脉的真正含意,使我知道我来自何方?祖根地就在河南。”大学生郭庭欢激动地说。
下午,台湾大学生与安阳师范学院的师生进行联谊交流,两地大学生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台湾大学生带来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高山青》,安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则用舞蹈为大家演绎了汉字的演变,让台湾大学生们以更直观的视角理解和认识中国汉字演变及发展历程。两地大学生这边唱罢那边舞,一次次把演出推向高潮。
联谊交流是短暂的,要说分别了,两地大学生久久不愿离开,他们不由自主地手拉手在舞台上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兴奋地跳起欢快的舞蹈,照相机、摄影机不停地记录着这美好的瞬间。他们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期待重逢。
“我们语言一样,歌声一样,习惯一样,我们血脉相通,情感真挚,通过在一起的演出,特兴奋、特激动,感受到大陆同学的热情好客,我真的想留下来,在大陆发展。”台湾大学生邱康为动情地说。
台湾大学生们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
台湾大学生们纷纷在红旗渠青年洞留影纪念
参观颛顼帝喾二帝陵
祭拜颛顼帝喾二帝
豫台两地大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
(河南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