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暨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活动在山东威海举行

2014-07-07 09:13 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暨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启动仪式在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举行。威海市委副书记赵熙殿,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艾克,台湾世新大学通识中心讲师沈超群出席仪式并致辞,威海刘公岛管委主任王京伟、台湾玄奘大学终身教育处企划行政组组长陈昭志出席仪式,威海市台办主任于连波主持仪式。来自世新大学、玄奘大学等多所台湾高校的大学生、驻威高校大学生代表、驻威台胞台商及威海台属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仪式。

  在刘公岛北洋海军忠魂碑前,两岸学生代表怀着肃穆的心情,共同向忠魂碑敬献了花篮,共同朗诵祭文,以此祭奠甲午忠烈。

  赵熙殿在致辞中指出,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腐朽的清政府割地赔款,留下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海峡两岸学子同立北洋海军忠魂碑前,缅怀英烈,悼念忠魂,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携手并肩,团结进取,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赵熙殿强调,威海与台湾同祖同宗,同脉同根,有着相似的历史、相同的历史记忆。现在,两岸交流日益深化,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威海已成为广大台胞旅游观光和投资置业的热点地区之一。台湾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共同入住刘公岛,连接了两岸的大友谊,促进了两岸的大交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威海与台湾空中直航的开通,更是为两岸深化合作交流搭建了新平台,畅通了新渠道,提供了新契机。

  赵熙殿表示,文化承载历史,延续激发共鸣,传承凝聚力量,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希望同为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的两岸青年学子,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潜心研习深入交流,在同根同魂的血脉亲情中,产生共鸣;在同龄同代的思维逻辑中,形成共识;在同行同伴的研习活动中,增进友谊,为威台两地的交流合作提升,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正能量。

  当日,两岸师生在刘公岛参观了丁汝昌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看望了台湾赠送大陆的梅花鹿、长鬃山羊,游览了刘公岛博览园,并听取了威海市甲午史专家开展的甲午战争历史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由威海市台办、刘公岛管委、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共同主办。在威期间,台湾大学生还将参访山东大学(威海),听取驻威高校教授讲授有关中华文化历史课程,并考察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本次活动也是威海市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两岸史学专家在山东威海宣讲中日甲午战争历史

  7月3日下午,参加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暨第八届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的两岸近200位师生,在威海刘公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听取了两岸史学专家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专题讲座,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以此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讲座由威海市台办副主任刘新亭主持。原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院长、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戚俊杰先生围绕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作了主题演讲,台湾世新大学通识中心专任教授喻蓉蓉女士围绕甲午战争给两岸人民造成的伤害作了宣讲。两位老师的讲座,得到了两岸学生们的极大关注和共鸣。讲座间隙和讲座后,台湾世新大学、玄奘大学多位同学就甲午战争产生的历史背景、日本侵略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等提出了诸多问题,两位老师分别做了精彩回答。

  海峡两岸大学生参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7月3日,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暨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启动仪式结束后,台湾世新大学、玄奘大学等台湾高校师生和山东大学(威海)的大学生代表一起参观了威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共同看望了来自台湾的梅花鹿、长鬃山羊,参观了丁汝昌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等地。每到一处两岸学子均感触颇深。“以前我都是在课本的文字描述中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现在在刘公岛上看到这么多战争遗迹,心里更加震撼。”世新大学大三学生陈芷若说,这段共同的历史记忆让两岸的学子的心拉得更近,更体会到一起发展、一起并肩作战的重要性,对于未来也有更美好的期待。看到来自台湾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玄奘大学的大三学生周凤波倍感亲切,“看到它们被照顾得这么好,心里很开心。”

  “在刘公岛,可以看到和台湾密切相关的中日甲午战争的遗迹,我觉得感触特别深。我相信来自台湾的学生同样会有很深刻的感触。”台湾世新大学讲师沈超群说,120年前,台湾和威海共同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段历史,在台湾,很多教科书中都有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描写,但是相关的历史遗迹却非常少,而在刘公岛上这段历史的氛围更加浓烈。“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是,120年后的今天,两岸青年聚在一起共同祭奠这段历史,沟通交流。”沈超群说。

(威海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