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夏令营 台湾师生感受"不一样"的武汉
“体验武汉美,感知一家亲”。7月28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015年楚才作文竞赛·汉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武汉举行。100余名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台湾师生以楚才作文竞赛为载体,亲身体验了一回“每天不一样的武汉”。
28日当天,本次来汉的台湾教师参观了武汉外国语学校万松园校区和常青第一中学,并与武汉校长代表进行了座谈。学生一行则前往市民之家、武钢博物馆、汉口江滩体验了“不一样”的武汉。
武汉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性学校。在参观过程中,台湾教师告诉记者,他对这个“盛产高考状元”的学校早有耳闻,认为这样的精英教育很符合武汉“敢为人先”的精神。台湾教师一行还现场体验了外校的在线教育平台,其1000多节名师视频能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不足,英中在线的Demand and Supply等国际课程,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外校学生的文艺活动丰富、社团组织活跃,其“仲夏夜之梦”艺术节的演出视频让台湾教师一行大为称赞。
“外国语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对于台湾教师的提问,武汉外校校长李鸿朗说,武汉外校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德育”。外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走出去”,更能“回得来”,这种“根”的意识的养成,与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武汉外校成立了“太极社团”,并引进了全国太极冠军亲自授课。除此以外,武汉外校的葫芦丝社团、茶文化社团等,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在走向世界、与国外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增添了“东方自信”,同时也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万籁静而清气升,书声朗而心胸宽。”常青第一中学的《常一校赋》让台湾教师感到耳目一新,高雅大气。参观完该校的图书馆、专业范十足的排练房、表演化妆后台、多媒体教师后,不少台湾教师感叹“这比我们的大学还要好!”教师休息室被前来参观的台湾教师称为“可以让灵魂休息的地方”。校园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实现了教室的多媒体化——每个教室都装备成多媒体教室,实现了办公、教学、管理智能化、网络化。学校购有学生公寓,远道学生可以住宿。常青第一中学先后获得“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等。
台湾教师一行在常青第一中学与武汉校长代表进行了座谈,教育与学校发展是双方关注的焦点。苗栗县政府教育处社教科科长苏美丽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此,武汉一中的库路分享了该校构建立体化教师学习交流渠道、促进自身发展的经验。常青第一中学校长武明恩认为,虽然武汉、台湾分处两地,但论及教育都有很多相同的感受。学校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常青第一中学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近三年启动“引博工程”,落实“青蓝工程”,探索“路径工程”,指导教师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台湾与武汉的校长、教师就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进行了充分交流,来自台湾的学生,经过一天的走访参观,也是收获不少。一位目前读高三的女生表示,第一次来到武汉,感觉武汉比想象中的更好,另一位马上升高一的男孩说,第一次来到武汉,之前也没有做过功课,到了武汉觉得这里的城市建设让他大开眼界。他说,他很喜欢博物馆,因为博物馆可以让人更直观的了解很多东西。知道接下来要游览省博物馆,他表示很期待。
一位来自台北地区的大一男生说,武汉给人的印象很“活泼”,没想到白天会有这么多的人在公园散步,而且天蓝得可爱!他也没想到大街小巷会这么热闹,不过这样更具有都市的特点,唯一不同的就是习俗和台湾很不一样。不过他说,入乡随俗,他会好好享受这次旅行的。
一位台中地区的老师则表示,虽然武汉的历史很悠久,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座工业城市,缺少自己独有的文化。因为武汉目前到处正在建设,而且拥有很多像武钢这样的重工业。不过即便是一座工业城市,武汉的绿化做的很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据悉,本次夏令营活动将持续至8月3日,台湾师生还将体验更多的武汉人文、自然风光,汉台学生还将进行丰富的联谊活动和体验分享会。(记者 汤洁 见习记者 刘銮奎)
2015年楚才作文竟赛·汉台青少年夏令营在武昌首义中学举行交流活动
汉台两地学生同台才艺表演
台湾师生参观涉台教育基地
临别互赠纪念品
7月29日下午,2015年楚才作文竟赛·汉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在武昌首义中学举行交流活动。台湾楚才作文竞赛获奖学生及老师代表一行60多人参观了该校的市涉台教育基地,观看了“书润童心”宣传片。两岸学生同台进行了管乐合奏、葫芦丝合奏、萨克斯独奏等精彩才艺展示活动,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充分展示了两岸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双方通过互动建立了友谊。
首义中学校长李良军对在楚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获奖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台湾师生代表团及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代表团苏美丽女士在致辞中说,武昌区在传承弘扬国学经典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两岸师生在互动交流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所坚持,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根。只有这样,我们的脚跟才可以站得更稳,梦想才能更长久。随后,海峡两岸教育界同仁互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纪念品。
武汉市区台办、区教育局有关领导及师生一百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31届楚才作文竞赛颁奖 两岸获奖学生首度同台领奖
29日,第31届楚才作文竞赛颁奖典礼在武汉欢乐谷举行。武汉地区特等奖获得者与来自宝岛台湾的获奖学生代表一同接受奖牌——这是两岸学生共同参与这项竞赛21年来首次同台领奖。
楚才作文竞赛自1985年开赛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31届。今年的楚才作文竞赛,规模再创新高,共吸引华文世界8万余名青少年参赛,其中台湾地区就有2.5万人,经汉台两地专家严格评审,共有1342名台湾学子分获一、二、三等奖。“楚才”在宝岛台湾尤其具有影响力。自1994年“楚才”入台以来,台湾分赛场从最初的单一城市、单一学校发展到如今覆盖全岛200多所中小学校、累计超过10万人次。去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联合报系签署合作协议,借助主流媒体的影响,台湾地区参赛规模迅速扩张。
武汉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学忙表示,青少年身上承担着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任,肩负着“两岸本是一家人”的交流历史使命,希望汉台两地以“楚才”为平台,展开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全面的交流,共同筹划两岸发展,共谋两地人民福祉。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台湾教育界代表,苗栗县政府教育处社教科科长苏美丽女士说,楚才作文竞赛的举办,为两岸学子提供了作文切磋的平台,有利于两岸学子共同成长。
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严中洲,武汉市领导张学忙、于建海、江中联、张卫国等参加颁奖典礼并为获奖学生授奖。(长江日报 记者刘嘉 通讯员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