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举行“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活动

2015-09-28 09:20 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两岸青年学生在开幕式上共同吟诵《李庄赋》。

  
  两岸书画家同绘一幅画。

  
  专程到宜宾参加活动的台湾嘉宾参观李庄文化抗战旧址。

  
  台湾嘉宾参观江安国立剧专旧址。

  9月22日上午,“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交流活动在四川宜宾开幕。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国台办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贺玮、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嵇亚林、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和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市政协主席葛燎原等出席开幕式,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主持开幕式。

  晏永和宣布活动开幕。王铭晖在致辞中说,在宜宾李庄隆重举行“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主题活动,共同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着特别的意义。70多年前,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处于西南边陲的古镇李庄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6字电文,从此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文化救国的历史重任,用博大胸怀和气量接纳了中国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科研院所学校,以及梁思成、林徽因、李济、傅斯年、董作宾等一批学术大家和无数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庄在抗战中锤炼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必胜的信念、矢志求真的毅力、民族复兴的壮志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两岸同胞代代相传,也因为这份深深的李庄情节,将内陆城市宜宾与台湾同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双方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更趋活跃。希望以此为契机,共同把李庄打造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重要基地,为弘扬传承李庄抗战文化精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荣恭说,今年7月以来,两岸各地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抗战是我们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一页。抗战胜利是中华儿女用鲜血谱写出民族悲壮的一部史诗,并用生命悍卫了国家尊严。我们纪念抗战,既应该记住战争的残酷,更要树立保卫和平的决心。此次举办“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别具意义,当年李庄除了传承中华文化,在军事上也作出了贡献,抗战期间,迁往李庄就读的不少学子投笔从戎,李庄的抗战精神是多重的,也是强大的。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后代,同属中华民族,当然应该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交流、共创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开幕式前,独具地方特色的诗朗诵《李庄赋》、情景歌曲《李庄记忆》、川剧表演《叙泸河流韵》、歌舞《长江之头》等文艺节目精彩亮相,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顾问李建荣,台湾抗战史料研究知名专家、陆军军官学校史政顾问丘智贤,台湾抗战文化研究学者、军事文粹主编滕昕云,台湾书画界名人、中华大汉书艺协会理事长陈克谦,台湾四川同乡会理事长陶泽清,董作宾之子董敏,李霖灿之子李在中,李光涛之女李幼萱,史语所汪和宗后代伊利诺大学取得生物博士汪濬,梁思成之孙、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梁鉴,梁思成外孙、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东等出席活动。曾在抗战期间迁驻李庄的教学科研机构部分资深专家学者代表、抗战老兵代表、两岸优秀青年学生代表、海峡两岸从事李庄抗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岳南和岱峻等出席本次活动。

  开幕式后,两岸嘉宾还走进上坝月亮田、张家祠、羊街、席子巷等探访中国营造社、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工学院等旧址,缅怀历史,追思故人。7岁随父母迁至李庄,12岁离开的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的女儿梁柏有女士激动地表示,自己70年后第一次回到李庄,感觉尤其亲切,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李庄旧貌换新颜,这里的人民不仅保护好旧址,还把李庄建设地这么好,心里特别感激。

  两岸学者和青年学生在四川宜宾畅谈文化抗战


“李庄抗战文化与文化人的抗战”论坛在宜宾市举行。

  9月23日,作为“同根同源两岸情 文化抗战李庄行”的重要活动之一的“李庄抗战文化与文化人的抗战”论坛在四川宜宾市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抗战文化和文化抗战”进行学术交流。

  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出席论坛并致辞。他回顾了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为全民族赢得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盛赞李庄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内迁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为中华民族留住了宝贵的文脉。他说,70多年前宜宾李庄集聚了当代最知名的专家、学者,在中华民族文化抗战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台湾与宜宾李庄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缘份。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两岸人民不仅要缅怀那段全民族携手抗敌的历史,更要珍惜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现状,发扬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一起携手谋发展。他希望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探讨建立长期联系机制,推动宜宾市与台湾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海基会顾问李建荣在致辞中表示,来到李庄,非常感佩李庄人民为文化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苦难的经历,这点不容置疑。两岸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要牢牢记住这段历史。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主流民意,两岸不仅同根同源,更是同文同种。希望大家要珍惜当今和平的时代,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台湾军事文粹主编、台湾淡江大学整合战略与科技中心研究员滕昕云,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台湾陆军军官学校史政顾问丘智贤,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嵇亚林,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鸿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玉,李庄文化研究专家岱峻,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岳南,李霖灿之子、美国摩根大通银行高级网络安全电脑工程师李在中,成都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博士孙艳,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宜宾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常智敏等专家学者还围绕抗战文化以及文化精髓弘扬传承等作了专题发言。

  同期,川台青年学生交流活动在宜宾市三中举行,来自台北市北一女中、建国中学、成功高中等高中五校联盟的师生与宜宾市的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参加此次文化抗战纪念活动的感受,共叙成功梦想,碰撞智慧火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艺术交流环节,台北市五校联盟的学生代表表演了舞蹈《课间操》,钢琴独奏《手掌心》,民间体育运动《抖空竹》,合唱《风筝》等。宜宾市第一中学学生带来了精彩的群舞《映山红》,行知中学的老师动感十足的街舞表演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穿着红色的民俗服装,李庄中学学生舞动起了《李庄草龙》,将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推广向高潮。

  “宜宾市第三中学校特色的教学、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朝气蓬勃的学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台北成功高中学务主任郭佩菁高兴地说,此次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让两岸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也增加了海峡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情谊。

  (四川省台办、宜宾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