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共聚梓潼祭文昌
2016年3月11日上午,丙申年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在文昌帝乡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隆重举行。
在歌舞中,20名在川就读的台湾学生和通过网络征集的20名大陆学生一起沿祭祀通道缓缓上前,向文昌帝君恭献书卷。
终献礼时,两岸政经界、文化界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献了花篮。
两岸民众共同诵读《丙申年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祭文》。
“北孔子,南文昌”,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被誉为天下文昌祖庭。2016年3月11日即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张亚子诞辰日,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的重头戏,丙申年海峡两岸文昌祭祀大典在梓潼七曲山大庙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480余名嘉宾及5万多名信众、游客前往现场,共襄盛举。
大典是在清康熙三年《文昌乐章》的基础上,由有关专家进行反复改编而成,恢复了传统文昌祭祀“三献礼”规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在歌舞中,20名台湾学生和20名大陆学生一起沿祭祀通道缓缓上前,向文昌帝君恭献书卷,尔后齐声朗诵《文昌阴骘文》,“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莘莘学子的诵读,形象地传播出文昌文化所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道德思想。20位两岸文昌信众代表依次上前,净手上香,祈愿家兴业旺、国强民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两岸政经界、文化界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献花篮。最后,在大型祭祀乐舞中,青年歌唱家李晖引吭高歌《中华文昌颂》,掀起两岸民众弘扬文昌文化、祈福中华复兴的高潮。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唐坚会见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
3月11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唐坚在绵阳市会见专程来川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
唐坚对郁慕明来川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表示欢迎,并向他简要介绍了四川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说,四川位于大陆西部,是长江经济带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去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充满活力。四川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是著名诗人李白、著名文学家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四川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国学讲座、举办成人礼等,通过多种形式把传统文化中“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精神融合在社会生活中,对提高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川与台湾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频繁,台湾已经成为四川重要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希望更多台湾朋友到四川参访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谋发展。
郁慕明表示,四川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变“蜀道难”为“蜀道通”,各地建设发展都有新的面貌。希望两岸共同努力,多举办吸引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参加的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和文化认同。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家国,省台办主任周敏谦,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马华,绵阳市政协主席张锦明等参加了会见。
海峡两岸学者聚梓潼话文昌
文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张亚子又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小神变成与孔子齐名的,被列入国家祀典的至高无上的文化尊神?日前,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文昌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进行。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郑志明,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道教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盖建明等56位来自海峡两岸的文昌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围绕文昌文化的起源、传承、演变以及当代的思想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绵阳市政协主席张锦明,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苗平出席研讨会。知名辞赋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主持会议。来自海峡两岸的文昌文化研究人士、学子,以及海内外文昌宫观代表160余人参加会议。
郁慕明在致辞中说,文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思想内涵愈加丰富,“弘德崇文、明礼修身”的核心思想远播华夏大地,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梓潼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传承地、光大地、扩散地。今天我们聚首文昌祖庭,共祀帝君、共缅懿德、共叙亲情、共同探讨文昌文化思想价值,共同祈愿两岸和平、和睦、和谐,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锦明在致词中说,梓潼县继2011年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以来,慕名前往七曲山拜文昌的台湾同胞络绎不绝,进一步推动了文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岸民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今天,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再次聚首,深入研讨文昌文化,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也是两岸人民弘德崇文的现实需求。我们深信,通过大家深入研究探寻,发表真知灼见,相互交流成果,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必将形成系列宝贵文昌文化交流成果,进一步推动文昌文化发扬光大。
在两岸专家眼里,文昌文化以其“宏德崇文”的特点,在华人文化圈得到广泛传播,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文昌文化还以其“善良忠厚、仁义诚信”的道德内涵,发挥着引导向善、弥合矛盾的“社会治疗”作用。
“文昌信仰乘载了孝道、无论对文昌信仰的传播来讲还是对孝道的发扬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来自四川大学老子研究学院院长詹石窗以《文昌信仰与孝道传播及其社会疗治》进行了论述。他说,文昌信仰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文昌信仰所乘载的孝道思想内涵愈加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力推孝道的社会教化,就是移风易俗的过程、社会整治过程。《文昌孝经》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实用价值。”
“台湾文昌信仰从清代开始,将科举考试带入台湾地区,而文昌帝君也因此在台湾被供奉、祭拜、祈求,形成因应考试文化的文昌信仰。”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林文钦以台南地区为例,探讨台湾文昌帝君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现况。林文钦还介绍了台湾地区现在盛行的独特的祭祀文昌的仪式:考生前往祭拜文昌帝君,通常会带上复印的准考证,直到考试发榜后,才由庙方人员拿到金炉化掉。祭祀的贡品也颇具含义,考生会准备橘子、梨子、桔子和苹果四种水果,取 “甘来结果”之意,代表有好的结果。另外还准备包有菜叶的粽子三粒,代表“包你猜中”。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葱三只,代表聪明;蒜三只,代表会算;芹菜三只,代表勤劳。
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萧登福则重点论述了文昌帝君神格的演变与形成。“文昌,原为星座名称,称为文昌宫,属于自然神。到了唐宋之际,星神逐渐人格化,以西晋末战死的梓潼地方神张亚子为文昌神。早期史料中所见的张亚子仅是梓潼地区的地方神,多灵验,至唐受帝王重视,至北宋才逐渐转为掌文事之神,且有梓潼帝君之称号,至元而受封为文昌帝君。”
会议还收集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专家学者学术研究论文64篇,涵盖了文昌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研究、文昌文化思想的历程及成因研究、文昌习俗信仰的考察与研究、文昌“人”与文昌“神”的生平演变与考释、文昌文化艺术研讨及文昌文化感言等诸多方面,对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文昌文化奠定了研究基础。
文昌文化交流助推经济合作 梓潼建台商产业园
3月11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投资推介会在绵阳梓潼举行,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马华、副市长王瑜以及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遂宁市台商协会相关负责人及参加文昌文化交流的台商近100人出席了推介会。
推介会上宣读了四川省台办关于“绵阳台商产业园”入驻梓潼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周敏谦亲自向梓潼县授牌。至此,四川涉台园区再添新成员,全省聚集台商产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马华表示,“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绵阳市将全面深化绵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加大对‘绵阳台商产业园’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广大台商投资、兴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投资热土。”他衷心希望各位台商在绵阳布局更多优质项目,共享绵阳发展机遇。王瑜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深入开展经贸等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推介会围绕绵阳市投资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签约仪式上,台湾快特电子有限公司、浩群观光牧场等两家台资企业首批入驻台商产业园,江苏建丰装饰纸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分别与梓潼县人民政府签订相关合作项目,协议引资金额达25.2亿元。
(四川省、绵阳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