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台湾青年入住厦门市公共租赁房

2018-03-30 14:18 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3月29日,第一批15名台湾青年拿到厦门市公共租赁房的钥匙。台青租住公租房,这在大陆是首创,这也是厦门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31条惠及台胞措施”落地实施的有力举措。

  2017年,厦门市推出市级公共租赁房伊始,厦门市委市政府就考虑到在厦就业、创业台湾青年住房困难,责成厦门市台办研究落实台湾青年享受厦门市级公共租赁住房待遇。厦门市台办会同市建设局、安居集团等部门,为台湾青年量身定制出台了《台湾青年申请厦门市市级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

  首批15名台湾青年入住的公租房,房源位于翔安区洋塘居住区(翔安区新店镇鼓锣三里)和同安区滨海公寓(同安区滨海新城中部东头埔西路)。这是两处市级公共租赁房,均带装修,配备有空调、热水器等电器,床、桌椅、橱柜、沙发等家具,承租人只需经简单布置就可以拎包入住。其中,翔安区洋塘居住区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约14.7元;同安区滨海公寓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约11.69元。对于初期就业创业台青来说,公租房较为优惠。

  公共租赁房的申请,主要是面向在厦门稳定就业、且无住房的台湾青年。满足他们过渡性、阶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由厦门市台胞服务中心负责协调组织,依托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具体实施,实行按批次租赁制度,租金低于市场标准。下一步,厦门市将根据台湾青年的具体需求,常态化开展申请工作,并积极协调安居集团,推出覆盖范围更广、租住房型更多、配套保障更全的公租房,以满足更多台青的需要。

  今年2月底,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及台胞措施”)。厦门市台办主任黄河明说,厦门市作为对台工作的桥头堡、对台政策的试验田,31条措施中,有22条已经在厦门先行先试得以落实。台青租住公共租赁房,是厦门市在大陆率先提出并实际落实的具体例子。此项举措,既较好地解决了在厦工作台青住房问题,也起到了鼓励和支持更多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的作用,营造台青在厦门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厦门高度重视推动两岸青年交往融合,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各种青年交流交往活动精彩纷呈。截至2018年3月,厦门市已经发展形成7大创新创业集聚片区、经过认定的各类众创空间165个,覆盖全市6个行政区和自贸区、火炬高新区,在各类创业园、开发区、科技园区中,具有较浓厚对台元素的创客中心、平合24个,全市共有国台办授牌的海峽两岸青年创业基地4家,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7家,累计入驻各类台湾青年创业团队及企业达500个,实习、就业和创业的台湾青年超3000人。各级政府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及台湾青创团队兑现的奖励或补贴资金超过了2500万元。

  目前,厦门已经成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成为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厦门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