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两岸博物馆IP授权交流论坛在南京举行

2024-08-29 16:28 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8月28日,第六届两岸博物馆IP授权交流论坛在南京举办,吸引了南京云锦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台湾新北市黄金博物馆、桃园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等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与文创企业参与,交流互鉴博物馆IP跨界衍生的新模式、新案例,解锁文博宝藏传承与焕新的路径。

  本次活动由两岸企业家峰会现代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小组指导、南京市台办主办。推进小组台方副召集人郑家钟在致辞中肯定论坛始终坚持传播“源·创”理念,在创新与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讲述两岸携手共创的中国故事。南京市台办主任贺承瑶表示,举办论坛既是发掘新锐创意力量的积极探索,也是沟通两岸的重要平台,更是让博物馆IP永葆生机的有效实践。6年来,已有10多个台湾企业和创意人才落户南京,20多个文化合作项目在南京呈现。随着活动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论坛正以文化聚力、以创意凝新,构建两岸人才聚合、项目汇合、产业融合的“南京样本”,助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新的更快发展。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室专门委员、台湾实践大学创意产业博士班教授陆仲雁以“从博物馆文创到文化空间产业”为题,讲述了博物馆IP从文创产品到文化资产再到文化空间的产业拓展,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如何才能设计出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实用价值的文创商品?”台湾桃园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木艺生活节”主策展人、台湾中原大学商业设计系副教授黄文宗聚焦创意落地,揭秘了小文创背后的大产业。来自南京、南通、淮安等城市的博物馆代表们则围绕“博物馆很有看头”议题,从品牌联名、城市文旅、创意研学等角度进行分享。南通博物苑副院长彭春梅通过“‘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的‘謇·行——南通博物馆研学’”的实例,解锁文博IP与教育结合的新途径。淮安市博物馆馆长陈永贤以“创新多样化展览体系”为序,展示了以文博IP链接多类空间资源、打造城市新消费场景,让“刷博物馆去”持续成为文化潮流的创新案例。

  随着文博创意产业的兴起,博物馆IP衍生已逐渐成为活化文物的重要途径,一个个“破圈”案例扑面而来。论坛还发布了新一季两岸博物馆IP共创计划,面向两岸青年发出邀约:“参与到博物馆IP的衍生创作中来,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来。”

  作为两岸博物馆IP授权交流论坛的受益者,台湾青年李景怡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为主线,分享了从创设“潮博博文化”品牌到进驻南京、再到开启南京市博物馆资源系列化短片拍摄计划的故事。她表示,要以年轻人的“潮”视角解码中华文化,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台湾品感生活创研所负责人毛咏洵则表示,以今年发布的共创计划为起点,未来几年将在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和更多两岸青年设计师一起携手共创。(南京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