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台合作正当时 携手同心谱新曲
近年来,贵州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山海相连·携手同心”为主题,把加强与台湾交流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14位贵州省领导率团赴台亲历亲为作表率,贵州省直部门和市(州)、县认真对接扩外延,有力地推动了黔台交流合作,凸显了贵州后发赶超的决心和优势,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助推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颇丰。
一、黔台交流合作风生水起
这两年,黔台交流合作势头迅猛,成绩喜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新平台。2013年以来,贵州省通过领导带头,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搭建了形式多样的对台交流合作平台。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今年4月29日率团在台北成功举办“两岸(贵州)经贸交流合作论坛”,巩固扩大了去年恳谈会的成果,为黔台两地经贸交流合作的常态化进行了新探索。4月30日至5月3日“2014贵州(贵阳)台湾名品博览会”在贵阳隆重举办,480家台湾参展商展出了2万多件台湾优质商品。期间,还举办了“贵州?台湾投资贸易合作恳谈会”和本地企业与展商“一对一洽谈”活动;组织台湾经贸代表团、媒体团参访贵安新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作相关推介。贵阳、台北两地活动竞相呼应、高潮叠起。5月14日至15日,全国台企联第七次年会在贵阳召开,180多名实力台商出席会议并参加相关活动,在贵州寻找发展机遇。7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设立“台湾分论坛”,两岸同胞就建设绿色生态与抢抓商机进行了深入研讨,等等。
二是贵州省领导赴台参访呈现新常态。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赴台交流参访,并带头推动黔台交流合作。去年5月,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成功访台,实现了两岸交流25年来贵州省党政主要领导赴台参访“零”的突破,开启了黔台交流合作新篇章。同年贵州省还有4位副省长先后率团赴台进行科技、农业、电子信息、旅游等内容的交流参访。今年4月底5月初,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率团赴台参访,举办了一系列推介活动,与台湾政商界进行深入交流,广泛接触基层民众,增进彼此了解,宣传推介贵州,掀起了黔台交流合作的新高潮,取得了黔台交流合作的重大成果。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有9位贵州省领导先后赴台交流考察,从去年3月到目前为止,共有14位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赴台参访交流,这样的规模和力度是过去不曾有的,在全国也处于领先状态。
三是在台人脉资源有新拓展。这两年,贵州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台湾高层联系,尤其是借助省领导赴台参访的机会,拓宽了交流联络渠道,实现了高层互动。贵州省领导分别与连战、吴伯雄、蒋孝严、王金平、林中森、江丙坤等国民党高层,与星云大师、刘兆玄、冯明珠等知名人士,与郭台铭、许胜雄、林义守、林伯丰、焦佑伦等著名实业家建立了友好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为深化黔台交流合作拓展了良好的人脉资源。
四是黔台经贸合作有新标志。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去年5月访台,带着贵州人民的深情厚谊,力邀富士康到贵州投资发展。之后,通过多方通力协作,7月份双方达成合作共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绿色产业园。10月在贵阳高新区建立了示范工厂并开工生产。今年7月,贵安新区富士康工厂正式投产。从洽谈合作到建厂投产,仅一年左右时间,创造了贵州速度。今年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访台,又重点考察了富士康科技集团,并与之签署了《深化和扩大投资合作备忘录》,富士康在贵州投资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富士康入驻贵州,是贵州加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五是农业、旅游合作有新成效。贵州省农学会与台湾农会签署了《黔台现代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通过贵州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合资农业企业,如金沙台金农业科技产业园、凯里云谷农业科技产业园、遵义今日景艺花卉园(休闲农业观光园)等等,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还先后特聘前台北市市长、农业专家黄大洲,台湾前农委会主委孙明贤为贵州农业经济顾问。两地旅游交流合作也非常热络,官方与民间的交流活动都十分频繁,尤其是展示贵州文化旅游的“多彩贵州”品牌在台湾知名度越来越大,贵州旅游在台湾越来越有吸引力。目前,台湾游客贵州游年增长20%以上,占入境游客总数近30%。两地正积极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合作,进一步把旅游交流合作引向深入。
二、黔台交流合作意义重大
从发展的战略角度看,加强黔台交流合作,就贵州而言,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是加强黔台交流合作有助于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目前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和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是台湾以至世界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新方向。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今年访台期间,就黔台两地产业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交流合作,把贵州的市场、资源和台湾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二要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好地学习台湾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依托贵州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要加强旅游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旅游业共同繁荣;四要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合作,在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科教资源互通、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务实合作。这些要求对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是加强黔台交流合作有助于贵州省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经过近年来的倾心宣传推介,“多彩贵州”的神奇魅力在台湾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台湾游客选择贵州作为旅游、休闲目的地,台湾已成为贵州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2013年贵州接待台湾旅客20余万人次,占贵州省入境游客总数的29%,预计今年将达到25.5万人次。随着贵州“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的建设,为黔台交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尤其是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建设,将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贵州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将进一步加深台湾同胞对贵州的了解。
三是加强黔台交流合作有助于贵州省开放度的提高。目前,贵州与台湾的交流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黔台两地交流合作已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通过深化黔台交流合作,加强两地各界往来,学习借鉴台湾发展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新成果,有利于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有利于提升贵州对外开放度,树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新形象。
三、黔台交流合作要突出重点
黔台交流合作的领域非常宽广,但以目前情况看,可以在以下重点产业上加强务实合作。
一是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完全具备技术输出与海外扩张的实力,在高技术产品生产、质量保证、管理体制等方面,是全球第三大电子信息产品基地。贵州同样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利条件,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基地积淀了一定人才和技术,三大电信运营商南方数据中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已开工建设,相关配套产业正在形成,今年4月,贵州省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年内将全面启动电子政务云、多彩贵州旅游云等云计算工程,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带动贵州大数据产业后发先行。通过加强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把贵州的市场、资源与台湾的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以提高贵州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升级转型和社会发展进步,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台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适合农作物生长,加上资金充裕,技术先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山地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十分发达。贵州山地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生产污染少,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地区,具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良好资源环境条件。加上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的突破,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很快形成,融入全国发展的大平台,已具备把无污染特色农产品销往省外的物流条件。贵州省需进一步加强对台农业合作,在合作中,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优势种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引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加强旅游业的合作。黔台两地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黔台两地游客合作空间十分广阔,潜力十分巨大。贵州省应充分利用两地直航的便捷条件,进一步拓展旅游合作空间,扩大人员往来,推动两地旅游市场的良性互动。抓住贵州省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打造100个旅游景区的机遇,加强与台湾旅游协会、知名旅行社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发好两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为双方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四是加强文化教育的合作。“经济合作手携手、文化交流心连心”。台湾有阳明山,贵州修文是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地。近年贵州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挖掘阳明文化,建设孔学堂,倡导知行合一、协力争先,贵台两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要以阳明文化、孔府学堂(“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牵引,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学术交流和举办合作论坛等探索黔台文化产业合作模式;通过文化与传统产业、信息产业的互通促进产业融合;通过业界的交流、培训,为两地文化产业培养专业化国际型创意人才。要加大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力度。台湾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早,已形成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贵州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需求旺盛,生源充足。加强黔台两地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为贵州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五是加强中医药业的合作。贵州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称誉,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黔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第一,可利用贵州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研发水平,以及台湾海外营销网络,加大贵州省中药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第二,可让贵州更多中医药进入台湾市场。第三,可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合编教材、出版中医药学术专著、开展合作研究及中医药贸易等,推动两地中医药事业共同进步。第四,可通过互派中医药骨干进修培训、临床交流、专题研究、新药研发等,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平台。目前,安顺市、贵州省台办正积极办理申报“黄果树中药材基地”为“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基地”事宜,这将是黔台中医药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黔台交流合作要有过硬措施
一要认真规划,理清思路。拟制贵州省对台交流合作发展规划,根据现有的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围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产业、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五大产业,做好与台湾业界的对接,加大黔台交流合作力度,促进台商投资持续增长,加快黔台产业融合。力争三年之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之内有显著变化,十年之内达到在黔台资企业突破1000家的目标,使台资企业成为助推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要坚持领导赴台参访的常态化,努力做到力度不减、方向不变。围绕“五大新兴产业”,每年都有贵州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率团赴台进行交流对接,以此推动各市州及县(区、市)赴台交流的力度,不断拓展黔台交流合作的领域。
三要创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平台,吸引台资台企到贵州兴业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贵州省的后发优势不断凸显。要在巩固已有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积极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如医药、卫生、教育、体育、金融、城市管理、生态建设等。
四要切实维护好台胞台商台企的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工商、税务、环保、金融、国土等部门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台办、海关、教育等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为台商台企排忧解难,增强他们对贵州的认同感。
五要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对台工作队伍。台办是对台工作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对台工作是台办的职责所在,同时要树立大格局的意识,形成多部门做对台工作的新局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商务、教育、经信、农业、旅游、卫生、体育、公安等部门做对台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贵州省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