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02-1-30)

2002-01-30 00:00 来源: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2-1-30

  1月30日,国务院台办在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2002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就1月24日钱副总理讲话的精神及两岸关系的发展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张铭清: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举办今年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是1月30日,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天这个日子非常有纪念意义。7年前的今天,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都注意到,最近几天以来,首都各界和很多地方都召开了座谈会。特别是1月24日,钱其琛副总理在首都各界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讲话受到台湾、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引起强烈反响。钱副总理这个讲话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影响,我想是因为讲话充分体现了江泽民主席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讲话也体现了对广大的台湾同胞非常地理解,非常地尊重和非常地关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所展示的诚意和包容性。我看到,台湾的媒体和海外的媒体都对此做了充分报道,同时,对这个讲话有很多解读。当然,解读是否都相同不好说,因为各个媒体和各个记者的经历和立场不同。所以,今天我愿意回答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提出的有关问题。

  台湾真相电视台记者: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日前表示,希望两岸的经贸合作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不知中国方面是否认为两岸加入WTO之后会是开启协商复谈的好契机,如果是,那么今年有没有复谈的可能性,中国方面希望透过何种模式来达成?

  张铭清:两岸加入WTO之后,为两岸的经贸交流,特别是为实现两岸“三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钱副总理在这次讲话中特别提到,我们愿意倾听台湾各界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意见。这个意见是我们一贯的立场。因为建立这样的机制有利于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发展。据我所知,在1993年筹备和进行汪辜会谈的时候,海协曾经向台湾的海基会提出,建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会议制度,我想建立这个会议制度实际上也是经济合作机制的一个主张。随着两岸加入WTO之后,台湾的工商界、学界都提到能否建立两岸的经济合作机制。所以,钱副总理的讲话非常尊重台湾各界的主张。两岸加入WTO之后,提供了这样的新契机,我想我们非常有诚意进一步发展两岸的经贸合作。钱副总理的讲话已经很清楚,台湾有关方面有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这样的合作机制的可行性。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1月24日那天,钱副总理对台湾的广大民进党员发出邀请,在台湾已经有一位民进党员提出了口头申请,那就是“副总统”吕秀莲。她说她愿意以妇女运动倡导人的身份来访问大陆,而且大陆是否接受她来访可以作为大陆有没有诚意邀请他们的试金石。请问,你们欢迎她来吗?对于她开出的条件,有什么看法?

  张铭清:我想请各位注意,钱副总理在这次讲话中提到,民进党应该更多地为台湾人民的福祉着想,彻底抛弃“台独”纲领,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两岸关系。而且,钱副总理在这次讲话当中把广大的民进党员和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做了区隔。也就是说,我们跟民进党接触的问题,不是我们接不接触,而是他们自己把接触的大门关闭了。因为他们到现在并没有抛弃“台独”党纲,并未停止分裂活动。所以,我们和民进党的接触,主动权应该掌握在民进党手里。你问到的这位女士到大陆来的可行性,我想,她必须明确表示放弃“台独”党纲的立场,停止从事分裂活动,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只要这样,她来的可行性还是存在的。

  《中国日报》记者:上周,钱副总理首次在讲话中邀请民进党员来大陆参观访问,有媒体评论说,这预示着大陆方面可能在对台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并有可能在“一中”原则上有所松动,请问您对此如何评论?钱副总理强调广大民进党员和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是有所区别的,那么,请问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张铭清:我刚才基本上已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东森电视台记者刚才说的那位女士和你说的这位先生,我认为都不属于广大的民进党员的范畴。所以,你说到对他的态度,对“一中”原则的松动,我在此强调我们对“一个中国”的原则是非常坚定的。我看到一篇文章说过这样的话:撼山易,撼“一个中国”原则难。“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们的底线。我们绝不可能对此问题有任何松动。所以,我建议新闻媒体以后不必再问这个问题,我们不会改变“一个中国”的原则。另外对与民进党打交道的问题,我想首先要问民进党是否抛弃了“台独”党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谈到有什么调整的问题。

  《厦门日报》记者:台湾当局的新“内阁”已改组不少,不少李系人马占据重要的位置,形成李扁体制的“内阁”,请问这会不会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不良的影响?

  张铭清:最近台湾有一些人事变动,我们注意到了。不管他们人事怎样变动,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新上来的这些人在发展两岸关系上多做些实事。我们希望他们能承认“九二共识”,然后,重启两岸谈判的大门。

  台湾TVBS记者:请问刚才有关民进党员对大陆访问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民进党要到大陆来访问的话,首先必须承认“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抛弃“台独”党纲,否则并不存在以“适当身份”来进行访问的问题?

  张铭清:这是林先生你个人的看法。钱副总理的讲话非常明确,我们欢迎广大的民进党人士以“适当的身份”到大陆访问,并未说你先要如何。我们之所以把广大的民进党员和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做区隔,就是因为对待他们是不同的。两位记者提到的那两个人并不属于“广大的民进党成员”范畴之内。对广大的民进党员,只要身份适当,就可以到大陆来参访。在此之前,民进党的成员到大陆来参访的大有人在,可以说到今天还有人来。之所以能来,我们的要求就是适当的身份。他认为适当,我们认为适当,就可以来。而且已经有很多先例可援。

  中央电视台记者:最近,台湾方面正在修改《两岸关系条例》,为了适应入世的新形势,其中对于部分农产品和服务业将开放入岛,发言人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张铭清:我们对两岸经贸的态度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利于两岸经贸的发展,有利于两岸直接“三通”的措施或动作,我们都会支持。我们注意到台湾发表了这个单子,开放一些农产品、工业品。我想两岸加入WTO之后,两岸都应该按照WTO的规则办事。WTO的规则非常重要的就是非歧视性原则和贸易便利原则,那就是不应该设置障碍来阻碍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合作。所以,我们看到台湾公布的这个单子尽管有两千多项,好象数量很大,但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并不在这个单子之内,所以他们所谓的开放十分有限。我们希望不要再设置这样的限制。按照WTO的规则应该完全撤销阻碍两岸经贸交流和一些产品进入的限制。

  台湾电视公司记者:最近有消息报道说台胞证将会有所修改,不知您能否证实这个消息。如果有的话,这个动作是否是因应台湾方面在护照上做修改的动作?

  张铭清:我现在没有听说台胞证会修改这样的信息。我们的有关部门对台湾同胞到大陆来的证件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证件问题上具体的变化可以向签发证件的有关部门了解。

  中央电视台记者:吕秀莲日前在美国提出以“一个中华”代替“一个中国”,请问您对此做何评论?

  张铭清:我们之所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因为这是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也是两岸对话与政治谈判的基础。我们多次呼吁台湾当局尽早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1992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以便重开两会协商。吕秀莲提出的所谓以“一个中华”取代“一个中国”的提法,实质上是以“一个民族、两个华人国家”对抗“一个中国”原则,是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的表现。这不是在改善两岸关系,而是在破坏两岸关系,制造新的紧张。如果真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真正为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着想,就应该承认并接受多年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对话与协商基础的历史事实,这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在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时曾发表声明,希望台湾方面明确承诺“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两岸才能接触谈判,两岸关系才能发展。但是,到现在为止,台湾当局领导人并未表示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也没有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他千方百计地模糊和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诸如说历史上有一个中国,将来有一个中国,目前没有一个中国,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更可笑的是外国记者访问这位领导人,问他是不是中国人,英文Chinese也可以翻译成中国人,结果他说自己是华人。只有加入外国籍的才称为“华人”,所以,我认为这是没有常识的。而且有一位台湾政要更可笑,说自己是“类似中国人”。不管他怎么说,都是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的原则。吕秀莲说的“一个中华”同样是回避“一个中国”,性质是一样的。什么是一个中华,“华”字就是华夏的简称,是中华民族的简称。“一个中华”实际上是一个中华民族,她的核心就是回避“一个中国”原则,用“一个中华”这样一个族群概念取代“一个中国”的原则,实质上是宣扬两个华人国家。所以有人说她也说“一个”了,但她说的是“一个中华”而不是“一个中国”,实质还是回避“一个中国”,还是搞两个华人国家。有人说这是善意,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她不是善意,无助改善两岸关系,相反,她顽固地坚持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实质上是破坏两岸关系。

  这是我对她说的"一个中华"的态度,我想还是我们那句话,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而不要采取回避和模糊的办法,这样才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台湾中央社记者:最近有新闻媒体报道,钱副总理在纪念“江八点”七周年讲话中提到,欢迎台湾更多学子到大陆深造。国台办在研拟调整政策吸引更多台湾学子来大陆读书,具体的思路是采取宽进严出。发言人是否可以对这项消息进行证实或评论?

  张铭清:我们欢迎台湾学生到大陆院校就读,这个政策是一贯的。现在有60多所大学招收台湾学生,而且每年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台生在大陆学成之后,很多人在大陆的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就业。去年底,我了解到大约有2万人,在大陆就业的台港澳学生中,台湾学生占了一半。所以,欢迎台湾学生到大陆学校就读,欢迎他们到大陆就业,而且钱副总理在讲话中说得很清楚,希望他们到大陆来施展才华,这是个非常明确的态度。不管是就读还是就业,我们一概持欢迎态度,政策也不需要修改,因为我们一直如此。今后只会把门开得更大,实行得更好。绝不会有后退的措施,这一点你尽可放心。也希望你的亲戚多来大陆就读和就业。

  新华社记者:请问钱副总理在讲话中提出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具体是什么模式,是不是现在台湾媒体提出来的建立海峡两岸的自由贸易区?

  张铭清:钱副总理提出听取台湾各界对两岸经济合作的意见,我想这个机制,它的涵盖面是很宽的。我刚才提到93年海协和海基会关于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的会议制度,这是一种。你说的“贸易区”也是一种。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提到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总的精神是,只要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和“三通”,我们都支持。对于这种机制的建立,应该在广泛听取两岸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意见之后,才会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并不仅限于“贸易区”这样的范畴。钱副总理讲话的态度已经很清楚,我们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做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进一步实施。

  台湾《联合报》记者:您刚才也提到,现在在大陆工作的台商或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获取台湾的信息最快的方式是透过新闻网络。可是目前,我们在大陆要看比如说本报的《联合电子报》和《中国时报》的《中时电子报》在网站上是被大陆封锁的。不知您是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让在大陆工作和求学的台湾人看到这两大报的新闻网站?

  张铭清:网站的问题应该属于新闻交流的一部分。那么对于两岸新闻交流的推动,我想你也很清楚,我们是本着积极的态度,比如说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现在台湾媒体在大陆驻点采访的达到9家,有10多人。我们到台湾去的只有4家,8个人。同时,我们有些民间团体,比如台联办的《台声》杂志,以前都是定期寄给台湾的一些读者,但从前年开始台湾不让寄,到海关就退回来。我想究竟是谁在推动,谁在阻碍两岸新闻的交流,事实是很清楚的。电视也好,报纸也好,作为新闻交流的一个补充部分,应该是两岸良性互动。我记得前次新闻发布会提出这个问题时,我说过这就像一个人走路,应该两条腿一样长,否则一长一短是走不稳的。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两岸来积极推动,良性互动,不能只有大陆动,台湾方面不动。我也很希望大陆的报纸、网络等能到台湾去,台湾的媒体也可以来,这符合开放的原则。今后你提问的时候,我希望你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要光问大陆如何如何,应该问问台湾如何,这样问了之后两岸都有促进,才能一起往前走。

  美联社记者:美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本周一在台北讲话时说,两岸还未复谈之前,最好一方不要提出太多前提,这是批评中国要求台湾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因为美国方面很少讲得那么明确,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张铭清:我在参加发布会之前才看到卜睿哲的这个谈话。我想提醒你,“一个中国”的政策是美国政府一再宣示的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也是美国政府一再宣布的政策。所以,说到两岸复谈的前提,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并不是我们预设前提要台湾接受。

  美国彭博资讯记者:去年大陆航空公司业绩不好,利润减少很大的幅度。如果他们可以建立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到台湾的直接航班,对他们的业绩有明显的好处。您认为今年是否可能建立这些直接航班?有什么障碍?

  张铭清: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我巴不得明天北京的飞机就能直接飞到台北。现在并不是我们不去,而是台湾不让。“三通”问题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出,到现在已经22年。我们一再说实现“三通”,大陆不存在任何问题,我们早就做好准备。但台湾方面到现在都没有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而是采取了很多阻挠的措施,使“三通”不能实现。在岛内,台湾的工商界对此也怨声载道,希望能够撤除阻碍“三通”的措施。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希望“三通”能立即实现。

  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钱副总理的讲话把广大民进党员和少数顽固分裂分子作了区隔,为何现在作这个区隔,其目标何在?是否对台湾有新的认识?

  张铭清:这位先生提到我们对广大的民进党党员和极少数顽固坚持“台独”分子的区隔,这个政策我们一直在执行。但钱副总理第一次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宣示出来,我想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台湾的广大民进党员知道我们的政策,对他们以适当的身份来大陆参访持欢迎的态度,而且对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一个警告,就是他们如果继续坚持“台独”党纲,破坏两岸关系,作为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他们不会受欢迎。

  台湾TVBS记者:根据报道,大陆方面已下令沿海各省2月1号开始对台湾停止输出劳务,这个问题怎样可以获得解决?

  张铭清:我到现在并没有听说这件事,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

  中新社记者:钱副总理提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否要区别于两岸加入WTO之后的成员互动的关系?

  张铭清:两岸加入WTO之后,应该严格按照WTO的规则办事。但两岸的问题,比如“三通”问题、经贸问题不需要在WTO的框架之下解决,这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事务,两岸可以直接谈。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钱副总理对民进党作出的两个区隔,有媒体分析,大陆方面在分化民进党,请问你如何评论?另外,有人乐观估计今年春天可能恢复两岸两会的会谈,您认为在什么氛围下有此可能?

  张铭清:你说的分化问题,我们没有听说。广大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有区别的,特别是近两年的有关情况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民进党内顽固的“台独”分子是指坚持“台独”党纲,进行分裂活动,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人。

  你说的那种会谈的气氛,我也注意到辜振甫老先生提到今年和98年的气氛有点像,我们理解辜老先生希望推动改善两岸关系的心情。但我认为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台当局始终不承认“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所以我们只能怀着这种良好的愿望,来共同推动两岸两会的复谈。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钱副总理谈到欢迎民进党员可以适当身份来大陆参访,是否包括吕秀莲和陈水扁,如果他们成行,大陆官方将如何接待?民进党是否仍不在受邀之列,如果他们仍不能访问大陆,是否有悖于钱副总理讲话的精神?

  张铭清:你所说的这两个人属于少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如果不抛弃“台独”纲领就不可能以党团的形式访问大陆,这一点是很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