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02-6-26)

2002-06-26 00:00 来源: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2-6-26

  6月26日,国务院台办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维一针对目前普遍受到关注的两岸“三通”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台湾中央社记者:台湾方面陆续已经有在野党的“立委”组团到大陆来参访,并就“三通”议题交换意见。大陆方面也就“三通”的立场及具体做法做了一些说明。目前,民进党人士是否有意组团来北京谈“三通”问题,大陆方面对民进党人士会有什么样的限制或进行怎样的接触?

  李维一:有关对于民进党的政策,我们已经多次阐述过。除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之外,我们欢迎广大民进党成员以适当身份来大陆参观访问,增进了解。但是,民进党至今不放弃“台独”党纲,自己关闭了与祖国大陆接触的大门。在民进党没有彻底放弃“台独党纲”之前,我们不会与民进党的任何机构和组织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一旦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我们随时欢迎民进党组团来访。

  中央电视台记者:台湾方面现在提出要在澎湖实施“小三通”,并且提出高雄港可能是“三通”以后要开放的第一个港口,这是不是说明台湾方面已经开始展现他们的诚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台湾在野党联合提出的修正《两岸关系条例》的议案并没有获得通过,这是不是又说明在“三通”方面,他们还缺乏应该有的诚意?

  李维一:台湾当局准备近期专案核准澎湖信众直航福建向妈祖祖庙进香和朝拜,这是澎湖民众长期以来呼吁台湾当局开放两岸直航的结果,我们乐观其成。福州、厦门和高雄之间的试点直航已有5年,其间从未发生任何安全问题和商务方面的纠纷,事实证明两岸直航并不会给台湾带来所谓的安全问题,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注意到近期台湾当局对两岸“三通”做出的表示,我们希望台湾当局言必信,行必果,不要让台湾同胞的期望再次变为失望。

  厦门电视台记者:在6月19日,台湾当局决定扩大所谓“小三通”的规模,请问发言人对此做何评价?另外您认为金、厦这种民间直航的形式对未来的“大三通”能不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李维一:我们多次积极地协助金、厦居民通过“小三通”的方式来往两岸,并进行各项交流和经贸活动。同时,也协助台商通过金门中转到台湾本岛。但是,目前台湾方面专案核准的这种金门中转是单方面的,对大陆居民还是实行限制。我们希望实现全面的、直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两岸“三通”。

  台湾电视公司记者:现在两岸都说要“三通”,都说自己这边有诚意。不过目前好像台湾把它定位于倾向“涉外”事务,而大陆这边是国内事务,不知道您觉得到底要怎么做才会让“大三通”不会沦为口号,而是能够实际进行?

  李维一:最近台湾政界人士组成的几个“三通”参访团来北京进行访问,国台办领导与他们座谈的时候,已经有了具体明确的陈述。在座谈中,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领导指出,尽快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是大势所趋。为此,祖国大陆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我们推进两岸“三通”的原则是:一个中国、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目前,只要把“三通”看作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的办法尽快通起来。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是务实的,也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双方民间行业组织经由双方委托,就“三通”业务技术问题进行协商,并签署“共识”、“纪要”或者“安排”等文件,各自解决共识的确认和实施问题。1997年,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就高雄与神州、厦门的定点直航事宜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各自采取措施,各自认可,就是两岸民间行业组织接受委托进行协商的良好先例。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怎么体现把“三通”看成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物,以后来谈判的时候,口头承认就可以了吗?还是双方要签署一个所谓的文件,把谈判内容写进去?第二个问题,我们从未看到过签署会谈纪要等文件,纪要和安排有什么区别?是不是要避开官方,我们才用这样的字眼,所谓安排也是文件,纪要也是文件,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具体的含义?

  李维一:你刚才讲到的文件就是指双方民间组织就两岸“三通”的技术问题磋商取得结果的书面文件。至于这几个名称是摆列在这里以供参考。你讲到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可以在通过处理两岸“三通”具体的措施中体现出来。

  台湾真相电视台记者:目前大陆方面对大陆产业进军台湾市场有没有什么预设管理的模式?对于两岸目前的经贸交流,大陆方面有没有特定交流的产业?

  李维一:目前大陆产业由于台湾方面的限制还不能到台湾去进行有效的投资经营活动,这个问题我现在也不好回答。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最近大家都知道,在台湾“立法院”休会期间,有好几个政党都组团到大陆来进行访谈,并协商“三通”的问题,据说谈得也不错。同时台湾当局也表示,在9月前要对“三通”做出相关的反应,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两岸的“三通”已经进入倒计时?

  李维一:台湾当局最近表示,“‘三通’是必由之路”,“在未来3个月内将采取实际行动”,“委托民间机构进行协商”,我们对此乐观其成。关于“三通”,两岸同胞已经呼吁、盼望了20多年,实现两岸“三通”是大势所趋。过去,台湾方面关于“三通”问题可以说是“听不到楼梯响”,现在“听到了楼梯响”,那么大家下面关注的就是“何时人下来”,早通比晚通好。

  新华社记者:台湾方面认为,目前两岸“三通”已经实现通邮、通商,只有直接通航尚未实现,发言人有何看法?另外,大陆东南沿海已经进入了休渔期,但是台湾有关方面提出希望我大陆渔船继续协助打捞“华航”空难遇难者遗体和失事飞机残骸,大陆方面有何表示?

  李维一:关于第一个问题。20多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迄今尚未实现。

  在两岸通邮方面,目前台湾当局仍不允许两岸邮政部门开办邮寄小包、包裹、汇兑、特快专递和保价信函等项业务,也不委托相关的行业团体就扩大两岸邮政业务进行协商。

  在两岸通商方面,今年台湾当局开放台商直接来大陆投资,两岸企业可以直接签订贸易合同,但是台湾当局仍对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对大陆商品进口施加限制。

  由此可见,两岸除不能直接通航外,直接通邮和直接通商也并未做到。我们认为目前两岸直接“三通”已不存在任何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要能按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来处理两岸直接“三通”的相关事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民间、行业或公司间协商的办法,完全可以达成共识,尽快地通起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对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有利,也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有好处。

  关于第二个问题。据向主管部门了解,从6月份开始,大陆各沿海地区渔船均进入了休渔期。在前段时期“华航”空难发生以后,福建沿海的渔民尽最大的努力来协助搜寻“华航”空难遇难者的遗体以及飞机残骸,并通过有关渠道交给了台湾方面。虽然现在进入休渔期,但是大陆的搜救中心一直有船在协助打捞,大陆渔业系统的所属船舶也在协助打捞,如发现遇难者遗体或飞机残骸,我们依然会尽快通过适当渠道与台湾方面联系。

  台湾《联合报》记者:在台湾“立法院”休会之后,台湾的“在野党”已经陆续组团来访。台湾的“执政党”是不是已经跟大陆接触,表达他们愿意到大陆来参访的意愿,比如民进党的“六0社”,他们也曾在台湾的媒体中表示愿意在7月访问大陆,他们是不是已经就此计划与国台办进行了接触?

  李维一:我并没有得到有关消息,我想台湾媒体的这则报道属于自产自销。关于对民进党的政策和态度问题,我刚才已经作了陈述。

  台湾中央社记者:针对刚才有关国台办领导的谈话,“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昨天立即做出了回应。“陆委会”方面认为,大陆方面将两岸“三通”定位为一个国家内部事务的说法是设置前提障碍的陈述。“陆委会”方面希望两岸尽快坐下来谈,包括大陆方面不要先设定两岸“三通”是一个国内航线,或外国人、外资企业不能参与等等。同时也希望确保公权力能主导,最后能够由公权力来让未来的两岸“三通”能够正常运作,不知发言人就此如何评论?

  李维一:两岸直接“三通”必须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两岸直航只能是国内航线。这是由于,首先,一个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过去长期以来,两岸对此并没有争议。只要把两岸“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在具体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具体含义。其次,国内航线的定位可以充分有效地保障两岸同胞和工商业、航运业者的权益。《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一个国家可以保留其沿海的运输、贸易和渔业权给本国业者。两岸“三通”作为一国的内部事务,就可以避免外国资本挤占市场,充分保证两岸同胞和业者的权益。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签订了这些文件后,各自解决或者说确认,大陆方面的确认肯定没有问题,而台湾方面可能会有问题。如果谈好以后,台湾不确认,是不是要重新谈判,或者说这个谈判已经被分割得四分五裂了,我想知道大陆是坚持原来的谈判,还是愿意配合台湾再次谈判?

  李维一:我已经对我们的原则和立场作了明确的阐述。至于台湾方面能不能确认,我刚才已经讲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问题,这就要看台湾方面是否有诚意,台湾当局是否从台湾民众的福祉出发。

  台湾电视公司记者:台港航约到现在还没有谈成,如果台湾那边没法接受是国内航线的话,有没有可能把它定位于两岸之间的特殊航线?有没有折衷的办法让它尽快得到解决?

  李维一:港台之间的航约之所以签到现在,我还是想说一句,这属于续约问题。要想尽快地签署,就要按照续约的方式,排除任何政治因素干扰,尽快地签约。

  台湾TVBS记者:第一个问题,如果台港航约签订的话,是不是可以作为两岸“三通”协商的参考?第二个问题,关于台湾的“立委”在会见大陆的领导人时,大陆方面强调以民间对民间、公司对公司、行业对行业的方式协商,跳过两岸之间的政治争议,这是大陆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也是大陆诚意的最好表现。但是,台“陆委会”认为,一个中国的框架并没有改变,并没有作出让步,对此,您是否能够阐述一下大陆方面所作出的让步和诚意到底表现在哪里?

  李维一:我们认为通过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解决两岸的"三通"问题,是务实和有效的方法。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原则和立场是明确的。我们务实地提出了只要把两岸“三通”视为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方法尽快地通起来,这就是我们的诚意,不存在讨价还价的问题。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我们最近从教育部了解到,通过联合招生的办法到大陆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台湾学生日渐增加,而且有一种上升的趋势,比香港和澳门过来上学的人数增长要快。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大陆方面在台湾还没有设考点,那么在这个"大三通"的前提下有没有考虑过跟台湾方面商谈,在台湾也设一个考点,以方便台湾学生到大陆来上大学?

  李维一:当然,有这样一种可能我们是乐观其成的。确实如你所说,最近几年台湾的学生来大陆求学的日益增多,大陆方面有关教育部门和有关地方主管机关也采取了各项措施积极配合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如果民进党次级团体“60社”跟大陆方面接触,不知大陆方面是否准许他们来。如果不准许的话,是否意味着如果陈水扁8月份想要以党主席的名义来访,也一样反对?

  李维一:在民进党没有彻底放弃“台独党纲”之前,我们不会和民进党的任何机构和组织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一旦民进党放弃“台独党纲”,我们随时欢迎他们组团来访。

  台湾TVBS记者:您刚才说不会跟民进党的任何机构和组织发生接触,眼下就有一个台湾跨党派的“立委”访问团,团长是周锡玮率领,里面有民进党的“立委”,本来是要到北京来,后来没有来,是不是因为有民进党“立委”的身份,所以北京希望他们最好不要到北京,只要到上海就可以了。这其中有什么考虑,背后原因是什么?

  李维一:据我所知,你所说的这个团的有关来访事宜还在联系之中,不来北京也是这个团自己做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