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有关SARS新闻发布会实录(2003-4-11)
国务院台办有关SARS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3-4-11
4月11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钓鱼台大酒店就两岸合作防治非典型肺炎等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邀请了卫生部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刘培龙、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李维一:各位上午好,大家对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都很关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考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时指出,我们愿与台湾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疫情控制和疾病防治的合作,共同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疫病,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和我们的态度。今天我们特意请来卫生部的有关负责人和医疗专家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下面先介绍一下在座的卫生界人士:卫生部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刘培龙、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下面请齐小秋司长、刘培龙主任和钟南山院士依次介绍有关情况。
齐小秋: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先介绍一下大陆方面非典型肺炎的流行情况和预防治疗工作的简要情况。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止到4月9日,大陆发现了1290个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其中死亡45人。病情分布是这样的:广东省1213例,死亡44人;山西省32例,死亡2人;北京市22例,死亡4人;广西省12例,死亡3人;湖南省6例,死亡1人;四川省4例,死亡1人;上海市1例。根据我们的了解,台湾省截止到4月8日,报告发现非典型肺炎的可能病例是20例,没有发现死亡病例。
非典型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大陆做了很多工作。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也做了相应指示,专门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的工作。同时责成有关部门主要是卫生部,加强对于全国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部的领导三次赴发病比较多的广东省进行工作指导。各地在当地的党和政府部门领导下开展了很多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适应控制工作的需要,卫生部根据防治工作的经验,制订了当前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的标准和采取综合性措施的要求。应国务院的要求,卫生部已经将非典型肺炎列入法定管理。非典型肺炎具有特定的含义,所以我们现在从管理上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近期,我们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很好地合作,在病原的查找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已在广东和我们进行了密切合作,现在正在北京开展合作工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惯例,我们现在已把非典型肺炎的发病情况按要求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成立了以张文康部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我们认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非典型肺炎疫情最终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刘培龙: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早上好!感谢国台办给我这样的机会。刚才齐小秋司长介绍了大陆的疫情和开展的工作,包括了台湾的疫情。我想就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祖国大陆和台湾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方面合作的情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说是世界卫生组织所称的SARS。
在讲SARS之前,我想先就两岸在医疗卫生这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说几句。祖国大陆一直在积极地促进两岸在卫生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每年我们两岸的一些卫生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互访,可以达到数百个团组、数千人次。从这个覆盖的比例来说,目前包括了医学和生物等技术领域,也包括了公共卫生领域,还包括卫生政策和卫生改革领域的交流。在形势上也是很多样的,包括两岸人员互访,共同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互相沟通信息交换资料,合作举办医学刊物,出版发行医学音像的材料。这些合作和交流增进了两岸医务界的了解,也对于促进两岸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刚才齐司长谈到台湾最近从3月份以来也发现了SARS病例,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十分关注台湾疫情的发展。刚才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谈到温家宝总理做出指示,要求加强两岸在防治SARS方面的交流。虽然我们还没有获得台湾方面对此提出的要求,但是我们将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积极通过民间渠道来沟通信息,分享经验。希望我们两岸的专家能够共商对策,争取早日对SARS的防治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以便为疾病控制做出贡献。
在这些方面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首先我要说的就是在疫情的沟通和交流方面。为了让台湾同胞迅速了解大陆的疫情和我们所开展的工作,我们除了及时将疫情登陆到我们的相关网站,比如说中国的疾病保护中心、卫生部网站。除了刊登到网站上之外,大陆的一些民间卫生团体还将有关信息传送给台湾方面的对口专业单位和一些专家学者。今天在座的钟院士来自广东省。广东是全球最早报告SARS病例的地区,从病例的数量来说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所以广东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教训。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刚刚从广东回来,已经和卫生部张部长进行了工作汇报,并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接见,他们对于广东的经验给予了非常充分的肯定。他们说广东的经验值得向全国的其它地方和全世界介绍。所以,我们积极地通过民间渠道把以广东为基础的防治SARS的经验传送给台湾方面的有关专业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每天在网上都有一个日刊,是报道关于全球SARS的最新进展,我们为了让人们能够阅读也把中文版传送给了台湾,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阅读。
另外,据我们了解,这些信息在台湾有关的网站上已经看见了,可以方便更多台湾同胞阅读。除了在网站上获取信息之外,我们还欢迎台湾的专家到大陆来考察、交流防治SARS控制的措施,探讨对策。我们确实希望台湾的科学家能够尽快和我们的科学家联络,能够尽快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研讨。
最近,应台北医师公会的要求,我们接待了台湾中研院的生物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美乡女士到北京和广东和我们的专家共同探讨关于SARS防治工作。双方觉得很有收获。我们像钟院士这样的专家在防治SARS方面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也非常乐意到台湾去和台湾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交流和磋商。他们随时做好准备到台湾去。
我今天早上刚刚获悉,台湾医师公会理事长彭先生已经和钟院士通了电话,希望钟教授能够到台湾去,向他们介绍经验。我知道钟教授已经到过香港,报告了在广东的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我们的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还有中华医药管理学会正在积极筹办一个“海峡两岸控制预防SARS的非学术研讨会。”据我所知,这个会将在今年4月下旬召开,会议将邀请海峡两岸的病理学、病毒学、呼吸医学、感染医学的专家参加。共同来研究交流SARS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我们真诚地欢迎台湾的医学专家到北京来参加。在SARS病出现之前,我们为了方便台胞在大陆的就医,计划在一些台胞比较集中的地区选定医院,设定诊区。由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取得在大陆短期行医资格的台湾医生为这些台胞提供医疗服务。
SARS出现以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为外籍人士、为台港澳同胞指定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医院,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在医疗方面的需要。
钟南山:早上好,各位女士、先生们,我很高兴跟大家见面。这里有台湾的媒体,希望借此机会可以向我们的好朋友,也是在SARS的防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的台湾的彭医生、杨医生、陆医生等,向你们致意!目前,在中国大陆有1290个病例,其中广东有1213例。昨天我接到消息,广东已经增加到1237个病例,昨天就增加了7例。从这个情况看,从医学方面的角度来看,这个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不要用控制这个词,应该用比较客观的“有效遏制”这个词。因为这个病的病原都没搞清,不可能控制它。但是对于疾病的总体规律还是有所发现。这个病最早在去年11月16日于佛山发现第一例,当时并不太清楚这是什么,病情变化很快。10天之后在河源又发现了2例,其中1例送到我们研究室。我们觉得很奇怪,病人的两个肺很快就白了,用呼吸机通气相当困难,很快发展成气胸。我们知道肺就是一个像皮球一样的东西,能涨能缩。但这个病例就像是肺急性损伤的病例。病例增多后,引起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重视,认为这可能是传染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肺炎。当时称为非典型肺炎,卫生部后来提出称其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我觉得这个名称很恰当。
在我们最初调查时就已经明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传染性,一个是致命性。一般青壮年得肺炎不容易死人,但是这种肺炎会死人。传染性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是两个聚集性,一个是家庭的聚集、一个是医院的聚集。这两个聚集性使我们得出的看法是这种病通过近距离接触或者是飞沫传染,所以在后来提出的防治方法上和当初的发现是有关系的。第二是这种病的病原不清楚。当时我们在尸检时也发现一些病原,但这个病原和临床还是有些出入。
广东省厅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医疗防治小组来总结它的规律经验,我们总结了四条,现在看来这四条应该对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致死率都是有用的。第一,它的发展像是流感,对于流感中医是有作用的,包括清热、解毒,甚至祛湿等等,这对减轻病人的症状有帮助,这一点跟国外不一样。第二,世界卫生组织之所以把这种病叫SARS,就因为它的特点是发展很快,同时从病理的角度看,没有很明显的某些细胞炎症。在病理的肺活检中可以看到肺出现纤维化,肺的肌底膜胶原沉着,肺泡间隔增厚,因此病人很快缺氧,呼吸困难。在做肺活检后发现这和一般病人不一样,在这样一个病理前提下,我们的治疗和一般的感染病人不一样,我们提出要用大量皮质激素。在及时采用皮质激素后,我们抢救了大量的病人。第三,因为病人肺泡极度萎陷,极度缺氧,一般的吸氧是不够的,我们采取了通气的办法,如果插管通气病人会很辛苦,所以我们采取了无创伤通气方法--鼻面罩通气法,这个方法证实非常有效。病人在用后,氧的饱和度增高,病人舒服了,也不烦躁了。第四,我们对一些合并症进行了及时处理。这些病人发展到中晚期,淋巴细胞非常低,低到可以和艾滋病相比,其中一种叫CD4的淋巴细胞减少,减少得很吓人,减少到100以下,这样很容易产生各种感染,必然导致病人很快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提高免疫力,对及时治疗合并症非常有效。这四条体会我们很愿意和台湾同道来共同分享。
今天早上彭先生给我打电话说台湾没有出现死亡,我觉得很高兴,我相信我们台湾的同道可能有一些更好的办法,我们也很想学习一下。他提出我们能不能尽快进行交流,我也非常希望如此。在广东省,流行病学已经抓到一个特点,另外,在疾病治疗方面也抓到一个特点,当然病原学方面还正在努力。我们也曾取得一些进展,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特别是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卫生系的合作,在病原上也有一些进展,但还不能肯定。我们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能够达成共识。这个病原体需要我们国内的、各国的、境内外人士共同查找,关键是要做成疫苗。假如这种病原体经过一段时间在体内适应的话,它会大量繁殖,传染就会更严重。在广东很重要的做法是,凡是重症病人,比如说需要通气的病人,我们采取集中在一个医院的办法。这么做有两个好处:第一,这些病传染力非常强,把它放在各个医院传染性会增加;第二,在一个比较专门的医院,对疾病治疗的基本处理比较有经验,治疗的成功率会提高。广东省正因为这么做,使很多危重病人,特别是医务人员都得到了康复。这个经验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香港、台湾运用,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我想其它地方应该像广东一样很快制定一个指引:第一指出如何认识基本治疗;第二指出如何识别重症病人;第三指出在公共场所如何防治;第四指出在学校、幼儿园如何防止。我们制定了四个指引,这个在香港已经有过一些修改,并且进行了推广。另外,在广东省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是,国家在我们相当困难的时候马上拨了1500万元人民币,对我们的一些仪器,特别是无创伤通气仪,在广东增加了几十台,马上使病人能够用上。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SRAS到现在还未得到有效控制,请钟院士详细地评价一下台湾的疫情,处理状况如何?根据广东经验您觉得现在台湾对疫情的处理还有什么改善的方面?您现在有没有时间或者意愿到台湾去做交流活动?SARS早期发生时,台湾方面对广东隐瞒疫情有一些批评,您对此如何评价?
钟南山:关于台湾方面的疫情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今天早晨彭主任告诉我,台湾确诊的病人为25个。台湾的病症分为几个类型,确诊的、疑诊的、疑似的以及未确定的。我个人看法是,疑诊的和未确定的很难分,分的越细越没好处,分成确诊的和有怀疑的就够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台湾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比较早地动起来,对病人情况给予足够重视。今天早上彭主任以及昨天晚上何美乡女士给我来电话,都希望大陆的一些专家能到台湾进行讲课。彭主任在上星期一的电话中告诉我,台湾有三位专家要到广东,我非常欢迎他们来做交流,或者我们过去,甚至可以共同查房,共同分析。
关于隐瞒病情的问题,广东一开始对这个病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认识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报的数字有一些是可疑的,有一些是没有确诊的,还有确诊的标准是什么,都很模糊,所以报的数字有出入,我不觉得奇怪。但是后来,省卫生厅、省政府还是老老实实地每天是多少就报多少。比如我昨天晚上打电话,四天前我们多了1个,三天前多了7个,两天前又增加19个,主要是从香港淘大花园过来的几个人。所以一开始不能说是有意隐瞒。
台湾TVBS无线卫星电视台记者:有两个问题要请教卫生部:第一个问题,部分人士怀疑部队医院与卫生部提出的数字差很多,是不是因为部队医院的资讯封闭,或卫生部无法有效管辖部队医院;第二个问题,大陆方面一直没有提供所谓疑似病患的数字,是不是因为疑似病患的数字很庞大,会影响民心,所以不提供,这样是不是也造成隐瞒趋势?
齐小秋:我们现在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分为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观察对象。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广东省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从去年11月16日到现在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下很明确的诊断标准确实很困难。另一方面,现在是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本来没有这个病的时候,每年这个时间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包括流感及其它感冒,以及真正的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从病原讲有17种之多,诊断是很困难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医护人员认识、掌握诊断标准有个过程。卫生部现在已经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请参加过进行非典型性肺炎治疗的专家培训当地医生。我们已经按照国际惯例将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观察病例由地方省以下掌握。我们已经要求各地把怀疑病例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军队收治地方病人是我们的传统。军队医院处在哪个地区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并且按照国际惯例,部队医院也有自身的管理体系。
新华社记者:内地和香港已就非典型性肺炎制定了正式联系机制,大陆和台湾是否也会建立这样的联系机制?
刘培龙:内地和香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很多的交流和合作,包括疫情通报方面。除在技术层面,我们还和香港有高层的联系会议。SRAS发生以后。国家最高的卫生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区卫生行政长官几乎每天都有电话往来,两地合作很密切。广东省卫生厅和香港卫生局在原有基础上商定建立快速沟通机制。据我所知,张文康部长在3月22日访问香港时还和董特首会面,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现在香港方面正有一个代表团已经来到广东,和广东省卫生厅具体落实这项机制的文件。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加强交流互通信息是客观的历史选择,SRAS是一个全球问题,全球都在合作,我们非常乐意与台湾合作,就SRAS和其它卫生免疫方面建立沟通与交流。
台湾中央社记者:广东地区有很多的台商,现在确定病例和疑似病例中是否有台商以及台商家属,听说北京地坛医院有一名女性台商,不知她的情况如何,请你说明一下?
齐小秋:根据我们的统计,北京地坛医院确实收治了两名台湾同胞,两名台湾同胞是夫妇。从调查来看,他们有去过发病较多地区的历史。目前他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已经在进行对症治疗。
中央电视台记者:WHO的官员已经结束在广东的工作,卫生部有没有进一步打算与WHO合作的方案,合作方案会不会把台湾也纳入进来?台湾方面有3名病毒学专家开始展开对大陆疫情地区的考察,他们的考察会不会对未来两岸在这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有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齐小秋:世界卫生组织第三个专家组结束了在广东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已经把他们的工作向卫生部进行了汇报。我认为,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刚刚开始,我们这方面的合作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首先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进行改善或加强疫情的控制与防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中国需要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合作。专家认为,广东的经验非常宝贵,用他们的话说是独一无二的,应把广东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向世界介绍。他们希望中国的专家能够参与国际上对SRAS标准的鉴定,同时把我们的经验在国际上发表。SRAS的国际研讨会也将在中国召开,中国将会发挥关键作用。至于我们的合作是否包括台湾的问题,我们愿意和世界卫生组织给台湾同胞提供帮助,只要他们提出来。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管理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在4月下旬召开的研讨会,我们就计划邀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参加。
钟南山:我强烈希望台湾的专家、香港的专家和大陆的专家共同研究疫情,目前瑞典、美国、德国已分离出一些病原。但在中国方面是最有条件做的,如果大陆、台湾和香港共同合作把这个难关攻下来,这是中国人的光荣,更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卫生部,目前中国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个机制有没有针对台港澳地区的?
刘培龙:对于建立公共卫生突发机制,在SRAS出现以后尤其显得突出。但这个机制的建立不是从零开始的,我们是在已经建立的卫生防疫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能力。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疾病控制的投入非常大。去年国家拿出国债资金8个亿加强西部地区疾病控制的建设,今年又拿出12个亿用于全国中西部疾病控制的建设,这都是在以往基础上的加强。SRAS的出现为我们今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提出更高要求。我们通常的疾病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般是控制传染病。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成功地控制了传染病,使我们的希望寿命和婴幼儿死亡率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基础,现在需要加强的就是对于有关人口随老龄化出现的心血管、脑血管、癌症等等采取措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SRAS对全球化的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国内要加强对突发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关文件。最近国务院也明确要求我们加快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这个规划的实施将对于我们今后预防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很大加强。另一方面,全球化要求我们与其它国家合作,与国际接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一个较大的发展。
李维一:我介绍两个情况,一是对于在大陆工作学习的台商、台生、台胞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向各级台办专门下达通知,要求他们对所在地区的台胞的身体健康予以关注,和台胞们保持密切联系,走访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情况,采取措施积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是考虑到港澳台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来定于4月26日和27日的研究生考试,大陆有关部门决定将考试日期推迟到6月28日和29日,地点和科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