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03-12-17)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3-12-17
12月17日,国务院台办在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就国台办发布两岸“三通”政策说明书及春节台商包机等问题,发言人李维一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维一: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有关两岸“三通”方面的问题。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将发布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有关两岸“三通”方面的政策说明书。首先,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关团体和部门的负责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何世忠局长、交通部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胡汉湘理事长、商务部台港澳司王晓川副司长、民航总局台港澳办公室浦照洲主任、信息产业部台港澳办公室宋瑞秋副主任。考虑到各位记者朋友对于近期两岸关系方面的问题,可能比较关注。在发表政策说明书之前,我先就两岸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发表如下看法:
一、近期,陈水扁当局执意举办直接针对祖国大陆的所谓“防卫性公投”。这是对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台海局势和平的严重挑衅。陈水扁为谋求竞选连任的一己之私,不惜拿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作赌注,是很不道德的。这激起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和共同谴责。
二、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众所周知,由于中国内战的原因,1949年以来,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正是为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我们主张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两岸社会制度不同,不能构成分裂国家领土的借口。以社会制度的不同,鼓吹两岸“一边一国”,是“台独”分裂主张和行径的新包装。陈水扁及各种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是绝对不能得逞的。
三、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我们一直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现在的问题是,陈水扁当局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面对猖狂的“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必须做好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的必要准备。我们已一再声明,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的。
四、关于明年春节台商包机,我们已多次表明了态度。我们认为应当本着“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处理明年春节包机相关事宜。直飞,既快捷,又安全,更经济,这样能够真正满足台商的需要。而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春节包机业务,才能照顾到双方业者的利益,体现商业公平。至于包机航点,除了上海之外,为了满足台商的要求,还可以增加北京、广州、厦门航点。我们希望按照今年处理春节台商包机的做法,由两岸航空公司就明年春节包机的技术、业务性问题沟通后达成共识,我们也欢迎台湾的行业公会或航空运输协会等民间行业组织尽快与中国民航协会就相关事宜沟通。希望台湾当局真正从广大台商和航空业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取消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以利明年春节台商包机的顺利实施。
五、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在北京召开的非典防治国际论坛上说,由于人类对非典尚未完全了解,非典疫情再次爆发的危险不容忽视,各方应当通力合作以最终消灭非典。对于今年春夏非典疫情对两岸同胞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造成的严重危害,我们记忆犹新。两岸同胞应继续加强交流,共同合作,防止非典再度对同胞造成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1972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是在确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基础上,依据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我们历来关心并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健康权益保障。我们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合作,为台湾地区获取相关信息、台湾专家参与国际卫生领域的交流提供条件。我们欢迎台湾地区的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世界卫生大会。我们坚持不懈地促进两岸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发展、防治疫病水平共同提高。陈水扁一再在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作文章,是为了制造两岸对立乃至冲突,为其进行“台独”分裂活动创造条件。我们已多次声明,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但是,陈水扁拒绝谈判。这说明,他为台湾民众争福祉是假,搞“台独”是真。
以上是关于两岸关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下面进行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内容。本次新闻发布会要发布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两岸“三通”问题的政策说明书的题目是《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下面,请国台办经济局何世忠局长就这份政策说明书向各位介绍情况。
何世忠: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是我们的一贯政策主张。多年来,我们为推进“三通”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两岸“三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祖国大陆方面的基本政策主张,今天,国台办发表了《以民为本 为民谋利 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的政策说明书。这份政策说明书全文约9500字,除前言及结束语外,共有四个部分:一、两岸“三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二、实现“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是两岸实现互利双赢的根本途径;三、大陆方面关于两岸“三通”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四、两岸“三通”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说明。
第一部分指出,在两岸同胞的强烈要求及两岸业者的协商努力下,20多年来,两岸“三通”从无到有,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在通邮方面,两岸已先后开办平信和挂号信函业务。两岸邮件总包互相直封并经香港转运。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在海上通航方面,两岸先后开办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及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在空中通航方面,两岸民航业者互为客货销售代理和开办“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等业务,实现了大陆经港、澳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今年春节期间,顺利实施了台商包机业务。在两岸通商方面,两岸贸易金额1978年为0.46亿美元,2002年增加到446.6亿美元,增长了近970倍。截止2003年10月底,两岸贸易总额累计3145.59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96.68亿美元,自台进口2648.37亿美元,累计逆差达2159.59亿美元。自1991年始,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顺差来源。据2002年统计,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与此同时,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也不断增长,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9792个,合同台资额687.27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58.99亿美元。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自1993年始,大陆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方面,大陆商业银行与台湾地区银行的海外业务分行和外汇指定银行先后开通了通汇及信用证相关业务。截止到2003年10月,大陆方面已批准设立2家台资银行、7家台湾地区银行的代表处,9家台湾地区保险公司和1家台湾地区保险经纪人公司的12个代表处、12家台湾地区证券公司的17个代表处。
两岸“三通”虽然取得上述进展,但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限制了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和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两岸邮件总包仍经香港、澳门转运,而且业务种类少,邮政包裹、小包、汇兑、速递等项业务均不能开办。两岸船舶、飞机不能直接往来。两岸人员旅行仍需经香港、澳门等地中转;试点直航不能运输两岸贸易货物,两岸贸易货物仍需经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造成了“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怪象。大陆产品输台受到诸多歧视性的限制,许多大陆较具优势及台湾同胞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大陆企业不能向台湾投资,必要的商务机构也不能在台设立。大陆企业难以在台湾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会、洽谈会。大陆经贸人士赴台考察、访问也受到诸多限制。
这份政策说明书还指出,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虽然表示过,“三通”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是必走的路”,但是实质上毫无诚意,根本不愿意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得到正常发展。他不但百般拖延开放“三通”,而且极力使“三通”问题政治化、复杂化,甚至将两岸“三通”纳入其“一边一国”分裂主张的框架中去。这是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迄今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
政策说明书第二部分指出,“三通”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是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的客观需要。全面“三通”有利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因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加强合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创造的丰硕成果,使得实现“三通”具有厚实的基础和内在的动力。台湾各界要求尽快实现“三通”的呼声持续高涨。两岸同胞在推动“三通”中,有过多次成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陆方面已为“三通”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三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政策说明书第三部分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任何制造所谓“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图谋和行为,均为两岸同胞所反对。两岸“三通”是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两岸交往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不应受到任何人为因素和政治因素的阻碍。我们希望尽快实现两岸全面“三通”,以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局面,造福于两岸同胞。基于上述基本立场,我们重申关于两岸“三通”的政策和主张。
一、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是解决“三通”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推进“三通”的进程中,只要真正对两岸同胞有利、对两岸人员往来有利、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有利,尤其对台湾同胞有利、对台湾工商界有利、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的举措,我们都愿意务实推动,积极促成。
二、“三通”是两岸间的事,是两岸中国人内部的事务。两岸“三通”已表明了它的性质和定位。两岸空中、海上通航,即是两岸航线。任何人企图把两岸“三通”说成或作为“国与国”的或“准国际”的“三通”,或将其变相“国际化”,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三、搁置政治争议,不因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三通”。两岸“三通”属于经济问题。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不应成为阻挠“三通”的借口和障碍。“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在这种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寻求务实地解决“三通”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推动“三通”进程。
四、直接双向、互惠互利、平等协商。按此精神推动实现的“三通”,才是真正的“三通”,才能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领域,使之持久、健康发展,达到维护和发展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目的。
五、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问题。为早日实现“三通”,协商方式可以尽量灵活,解决办法应当简单易行,力求使技术问题单纯化、解决方式便捷化。在台湾当局造成海协与海基会对话、商谈无法恢复的形势下,可采取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的办法。这一协商方式的步骤是:(1)民间协商。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就“三通”问题进行协商,双方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人员可以民间名义参与商谈。(2)达成共识。长期以来,两岸民间行业组织正式协商,即可达成共识。(3)各自确认。经商谈达成的“共识”、“协议”、“纪要”、“备忘录”或“商务安排”,经由两岸有关方面各自确认后,即可组织实施。这种解决办法无损于双方的权利。
六、台湾当局应当尽早取消针对大陆的各种歧视性限制和不合理障碍。台湾当局对“三通”采取的间接、单向、局部等限制性政策,破坏了两岸正常的贸易和投资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害了大陆和台湾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出发,在实现两岸直接、双向通航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些实事,尽快取消对大陆的各种歧视性限制和不公平待遇。
政策说明书第四部分中,主要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问题,两岸直航中飞机、船舶的旗、证问题,外国公司参与两岸航运的问题做出说明。对“直航将严重威胁台湾军事安全”,在两岸“三通”协商过程中“台湾在政治上被矮化”,以及“‘三通’将冲击台湾经济安全”等问题做了指正。
我们相信,“三通”政策说明书的发表将有助于国际社会、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同胞对两岸“三通”的政策主张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我们希望台湾当局尽快采取实际措施,消除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的障碍。我们尤其真诚地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与我们一道共同努力,争取尽早实现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李维一:下面,请各位就两岸“三通”方面的问题提问。
台湾《联合报》记者:昨天,“陆委会”主委蔡英文说,今年因为时间紧急,双向、对飞已经不可能了,是不是大陆方面还会采取今年春节单向、间接的方式飞?她希望大陆方面来配合,请浦照洲主任对此发表看法。
浦照洲:如果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判断这件事情,其是非曲直,谁有诚意,谁没有诚意,你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关于春节包机,我们曾经反复阐述过我们的原则立场和主张。我曾经讲过,不论是定期航班或者是包机运输,都应该本着“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我觉得,其中有一个歧视性的、不公平的或者说双重标准的问题。今年台商的春节包机是在两岸业者的共同协商下实现的。台湾业者的飞机飞到大陆来,可以用这种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我们的飞机飞到台湾去,就要设置障碍,非要进行两会之间的协商?记者朋友们都很明白,台湾方面否认“九二共识”,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的这种做法合不合适?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回到现实,拿出诚意来,由两岸的航空运输协会,或者是航空业者之间进行沟通,就相关的技术和业务问题达成共识后,按照我们的政策说明书的方式和操作形式加以确认,把它飞起来。
台湾TVBS记者:前两天,连战提出了“一年内要直航,两年要‘三通’”,刚好提完之后,国台办也提出了“三通”的政策说明书,在时间上是否是巧合?第二个问题,国台办有没有这方面的时间表?
李维一:你讲的这个情况就是一个巧合,说明对于两岸“三通”迫切的要求是两岸民众长期以来的愿望,希望它能够尽早实现。对于第二个问题,以前我在发布会上多次说过,越快越好。
新华社记者:我刚才听何世忠局长做出说明,把两岸航线定位为“两岸航线”,在两岸通航问题上航线的定位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请问国台办将两岸“三通”航线定位为“两岸航线”,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想问王晓川司长的问题是,大陆已经与澳门和香港已经签订了CEPA,请问两岸间会不会也作这样的安排?
何世忠:两岸“三通”是两岸之间的事,我们两岸都是中国人,也就是说两岸“三通”是我们两岸中国人内部的事情。我们把两岸的航线,无论是海上、空中的航线都定位为“两岸航线”。我们在政策说明书里也讲到,我们要搁置政治上的分歧,政治上最大的分歧就是我们主张“一个中国”,而台湾陈水扁当局要搞“一边一国”,要搞“台湾独立”。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广大的台湾同胞又迫切希望“三通”,因为“三通”的确是一种客观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解决,我们还是按照中国人内部的事来解决,所以把这个航线定位为“两岸航线”。但是我要说明,对于有些人企图把两岸的“三通”和两岸的航线说成是“国与国”,或者是“准国际”的,或者是变相的“国际化”,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王晓川:关于两岸之间能否建立类似CEPA的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两岸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性,从两岸之间经贸交流发展的历史已经得到了明证。在座的各位都非常清楚的记得,我们曾经明确的提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倡议。我们非常欢迎两岸之间就建立类似于CEPA的关系进行磋商和探讨。不过,我想当前最紧迫的是两岸之间能够实现直接“三通”。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表达了我们这个强烈的愿望,两岸之间能够实现贸易的正常化,将为两岸之间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和前提。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有关“三通”的议题现在成为国亲和民进党共同操作的议题,陈水扁也提到大选后将展开协商,明年年底前完成“直航三阶段”论,你怎么看待这个版本和连战提出的“一年内海运直航,两年内航空直航”的版本,这两个版本是否会因为大选后不同的人当选而采取不同立场?第二个问题,包机的时间现在很紧凑,如果真的不能双向对飞,是不是表示包机没戏唱了?
李维一:第一个问题可以看看我们的政策说明书,第二个问题请何局长谈谈。
何世忠:关于春节包机,第一,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而且说的很清楚。我们主张“直接、双向。”第二,我们主张可以扩大航点,只要台商集中的地方、需要的地方,比如像珠三角地区、闽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第三,我们民间航运组织之间、公司之间赶快进行协商。浦主任说得非常清楚,你明明知道,现在两会由于台湾当局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把两会商谈的政治基础破坏了,两岸不可能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商谈,还要提出两会商谈,诚意何在?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政策说明书里强调希望能够由两岸业者之间来谈。但是,台湾方面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果直飞会涉及到安全问题,业者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大的问题。政策说明书里也强调,这是一个不涉及政治的谈判过程,为什么在谈判机制上面,大陆方面坚持非要民间,而不能接受台湾方面提出的两会协商的模式?
何世忠:不能接受两会协商模式,是因为两会商谈的政治基础被破坏,而且是被台湾当局破坏的。两会在1992年达成的共识,就是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基础,基础被破坏了,两岸怎么可能进行商谈呢?我们觉得两岸的民间航空业者这么多年来有了沟通的渠道,也有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认为由两岸业者来商谈,是务实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中新社记者:前不久,台湾著名实业家温世仁去世。今天早上,台北和北京同时举行了追悼仪式,据说,国台办陈云林主任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你能否介绍有关情况?此外,请对温世仁先生进行评价。
李维一:今天早晨,在台北和北京的英业达集团举行了温世仁先生的追悼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陈云林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李炳才常务副会长都到位于北京的英业达企业集团吊唁温世仁先生,并向温世仁先生的家属和英业达企业集团的员工表示慰问。他们对于温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和为西部开发做出的杰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家都知道,温世仁先生是一位台湾的成功企业家。他出生于台湾的乡村,早年勤勉向学,在20余岁投入了电子行业创业,坚苦磨砺,创业有成。在十几年前,他来大陆投资创业,经过努力打下了一片新天地。同时,温世仁先生对大陆的西部开发事业也投入了他的全部身心,在他52岁的时候加入到西部开发的行列。温世仁先生在大陆十余年,走到了大陆许许多多偏僻的乡镇。他走过的很多地方比大陆的一些人士到的地方还要多。他在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镇设立了一个网络开发中心,运用他在IT产业方面的专长推出了一个“千乡万才”计划,目的是要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使偏僻的农村能够搭上网络技术的快车,迅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更多的是他的一片爱心。
对他的去世,许多大陆和台湾认识他的人士都表示怀念。在大陆的甘肃、宁夏这些西部地区,他推广“千乡万才”计划地区的民众也对他表示怀念。据我了解,黄羊川镇一个职业高中的六百多名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表达:“我们打心底里感谢温世仁伯伯,是‘千乡万才计划’帮助我们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
此外,我觉得温世仁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学人。我认为,凡是看过温世仁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和主持人谈话的观众,都会对他的爱心和深厚的经济学素养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他出版的一部著作《中国经济的未来》中,他说:“任何伟大的经济学家站在中国的经济面前,都像一个小跳蚤站在大象的脚边,无法窥其全貌。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将十三亿人口放在低价的高科技平台上,向前奔驰。事实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经济学家的经验研究领域。”
温世仁先生英年早逝,他留下了他所开创的成功事业,还有他对世人的一份深厚关爱,同样也留下了他未尽的心愿。我们在这里深切哀悼温世仁先生!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