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为什么祖国大陆方面一贯主张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近年来祖国大陆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关两岸直接“三通”的新主张?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未能实现的障碍何在?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我们希望双方尽快通航通邮、进行经贸交流"。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重申,"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江泽民同志在八项主张中进一步指出: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两岸经济发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应当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2002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在,完全应该采取实际步骤积极推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更全面、更强烈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反映了两岸人民的迫切愿望,受到了两岸同胞的拥护。
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有助于扩大两岸人员交往、增进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促进经贸交流,将两岸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制止"台独"分裂图谋、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两岸直接通邮、可以满足民众用邮需求。提高各类邮政、电信服务质量,为两岸人员和各项交流提供方便。实现两岸直接通航,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实现两岸直接通商,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两岸经贸关系,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经济。
20多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不断向前发展。在通邮方面、1979年、祖国大陆邮电部门率先开办两岸电话和交换邮件业务;1989年。实现两岸相互直接封发邮件总包,经香港、澳门转运;1993年、开办两岸挂号函件业务;1996年、促成了直通电信,开办了各项电信业务。在投资、贸易方面,1988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规定》,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9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2000年12月外经贸部公布了《对台湾地区贸易管理办法》。这些都为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和经贸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大陆方面对台湾产品进口不设限制,还为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解决融资问题。大陆先后建立了4个台商投资区、6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4个台湾科技工业园区。截止到2002年10月,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达5.5万多项,合同台资6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合资300多亿美元。两岸经香港的贸易额总计达到2600多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年贸易额400亿美元。2002年两岸双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当局被迫开放台商直接与祖国大陆签订贸易合同和直接投资、两岸银行可以直接通汇。在两岸通航方面,1979年祖国大陆各开放港口开始接待台湾的商船。1995年、1996年,先后实现澳门航空公司、港龙航空公司的飞机经港、澳机场换航班号,一机到底飞行两岸。1996年交通部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外经贸部公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1997年,通过民间协商解决了港台航线问题。同年、福州、厦门与台湾高雄港的试点直航启动,并实现了商岸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的间接运输。2001年开始,先后实现了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间的海上客货直航。在人员往来方面、台湾民众来祖国大陆累计约27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超过70万人次。20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人员往来的发展、大大密切了两岸同胞的经济、文化联系,大陆已成为台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两岸直接"三通"已是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的客观需要,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台湾的航空公司、海运公司和金融机构已在大陆设立数十家经营机构和办事处。台湾民众要求早日实现两岸直接 三通"的呼声日益高涨。
祖国大陆方面提出,两岸直接"三通"应遵循"一个中国、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这是两岸"三通"谈判的基础,也是实际运作的基本准则。比如、两岸之间的航线应该是"实行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线",按照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处理。实行特殊管理,是考虑到两岸制度不同;定位为国内航线、说明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通航。为维护两岸中国人的航运利益,外轮非经许可不得从事两岸客、货运输。只要能够做到两岸间的贸易货物,由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公司使用其自有或经营的两岸登记注册船舶经营。双方通过协商,完全可以找到双方均可接受的办法。
2000年以来,台湾岛内出现有利于"三通"的形势。考虑到两岸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对直接"三通"的迫切愿望,祖国大陆方面提出了两岸"三通"的新主张。2001年1月 ,钱其琛副总理提出:"当前,只要把两岸直接 '三通'看作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可以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的办法 尽快地通起来。"2002年7月间、钱其琛副总理先后会见台湾工商界人士和"三通"参访团时进一步表示:"'三通'是两岸间的事。'三通'是经济问题、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两岸'三通'协商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不是说要承认一个中国才能 三通'。但也绝不能把两岸'三通'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只要做到这一点,双方就可以通过民间协商、使用两岸注册的船舶和飞机,进港时挂公司旗或标志旗,尽快通起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陈云林主任指出,"'三通'不能实现、受影响最大的是台商,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也不利。我们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尽快前来,就两岸'三通'的技术问题进行磋商,使两岸尽快通起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在与台湾"三通"
考察团座谈时表示:"在具体做法上可由双方民间行业组织,可就'三通'业务技术性问题进行协商、签署共识、纪要、安排等文件,然后各自解决共识的确认和实施问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推进两岸直接'三通'的诚意、善意和务实措施。
两岸直接"三通"迄今无法实现,障碍在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长期以来。无视两岸同胞的呼吁,无视台湾民众的利益,阻挠两岸直接"三通"。其"两岸关系条例"中明列,台湾当局不允许双方的船舶和飞机直航两岸,不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设厂;不允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不允许两岸邮政部门直接办理邮寄包裹、保价信函等项业务;不允许大陆航空公司、海运公司和金融机构等在台湾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两岸双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当局对祖国大陆农业产品进口依然实行限制,对祖国大陆产品输台仅开放72%,迄今仍不同意台湾民间组织与大陆相应组织协商 "三通"问题。台湾当局这样做,阻碍了"三通"的发展,更直接损害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同时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两岸直接"三通"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阻挠两岸"三通"的政策终将彻底失败。在两岸民众和工商业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直接"三通"一定能够实现,由此将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