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就“深化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2013-05-10 09:31 来源: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参加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开幕论坛时作主旨演讲

  5月8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参加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开幕论坛作主旨演讲时,就“深化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共同提升竞争力”提出了三点建议。

  陈德铭说,上月底,我很荣幸地被推选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今天出席论坛的,有不少台湾在大陆的高科技企业。这些年来,我经常和台湾企业打交道,一直十分敬佩台湾企业的创新精神,觉得有许多值得大陆企业学习借鉴的地方。昨天我在和台湾贸促机构董事长王志刚的会谈中还得知,按美国专利商标局统计,2012年台湾在美申请专利核准数达到每百万人499件,自2010年起一直名列各国各地区在美申请数第一名。大陆的创新能力和出口总量虽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不无遗憾的是,在全球前50前100的出口优秀品牌中都是零记录,台湾过去榜上有名的HTC近期出列后也成了零得分。”

  陈德铭认为,两岸科技与高技术产业合作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早在1993年举行的汪辜会谈中,海协会与海基会就达成了‘加强两岸科技交流’的重要共识。经过多年努力,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日趋广泛,交流形式更趋多样,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生产力中心’等科研机构和大陆均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批高科技台资企业落户大陆,沈阳、南京等地还建立了专门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

  陈德铭指出,两岸的科技产业合作仍有很大空间,尚未适应两岸经济结构调整和业界产品升级的迫切需要。台湾当年的代工模式和大陆的加工贸易都对两岸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时至危机五年后的今天,两岸共同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全球创新竞争激烈,产业升级和转移加快,特别是西方主要经济大国正在实施的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回归等政策都需要我们直面对待,做出相应调整。我们要把大陆优势和台湾优势结合起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牌,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尽快签署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两岸科技界和产业界举办了各种科技交流活动,提出了深化两岸科技合作的一系列建议。如设立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专项基金;推动两岸在科技信息和科技资源方面实现共享;开展科技知识产权领域合作;鼓励在地震、气象、环保、新能源、生物资源、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推动两岸高新技术园区合作;鼓励两岸在产业技术领域加强联合研发;加强两岸技术服务机构交流等。两岸有关方面可以积极考虑将上述意见和建议纳入两会协商议题,签署协议性文件,为两岸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合作搭建机制化平台,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强两岸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合作。ECFA签署生效后,海协会与海基会发表了《关于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共同意见》,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及其产业合作工作小组积极推动两岸产业合作,选定以LED照明、无线城市、冷链物流、TFT—LCD和电动汽车作为先期合作项目。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是两岸经济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双方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岸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培育两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和竞争力。

  三是强化两岸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具活力的主体。长期以来,台湾中小企业在科技与服务创新方面一直具有独特的优势,机制灵活,富有创意,每每能够闯出一番天地。但近年来,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开拓新市场的压力。当前,大陆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十分看重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愿意发挥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培育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合作的平台,支持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近期,两岸有望签署服务贸易协议,这将为两岸中小企业研发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海协会愿抓住机遇,协助有关方面大力推动两岸中小企业的创新合作。”(上海台办供稿)


海协会会长陈德铭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开幕论坛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