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谈两岸出版交流二十年
柳斌杰谈两岸出版交流二十年
央视网10月08日消息海峡两岸主持人:欢迎继续关注《海峡两岸》。提到柏杨、琼瑶、古龙和三毛这些台湾作家,可能很多大陆的观众朋友都不陌生。从80年代末到现在20年的时间里,台湾的小说、台湾的散文、台湾的诗歌以不同的方式开拓了大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大陆的出版市场。而说到巴金、杨绛这些大陆作家,台湾的读者也是耳熟能详。这些都得益于为两岸读者架起桥梁的两岸出版业者。20年前,他们在两岸不通的状态下艰难的破冰,如今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的简体版的图书已经达到了600万册。今天我们就请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署长柳斌杰先生,他刚刚率领大陆出版业的500多位同仁从台湾归来。您好,柳先生。
柳斌杰:你好。
主持人:我们首先来看一段短片,回顾一下这次你们去台湾参加两岸出版业者20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一起来看一看。
“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9月20日至28日在台湾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以及大陆的470多家出版社、发行部门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是两岸出版界20年来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一次交流活动。
此次交流活动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在8天的时间里,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同时举办了大陆书展,展销大陆图书超过12万种,售出的大陆图书价值人民币2200多万元。另外还举办了两岸图书交流20年座谈会,两岸大学生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交流活动期间,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连战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分别会见了大陆代表团,会见时吴伯雄表示,相信两岸关系会越来越好。江丙坤说,此次活动标志着两岸业界交流合作进入新的起点,希望以后开展更多类似活动。
主持人:我知道柳署长您这是第一次去台湾。
柳斌杰:是的,第一次。
主持人:那么这次您去台湾,整个10天的行程里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柳斌杰:我这次在台湾10天时间里,感受最深有两点。第一点我感觉到,台湾的民众对同根、同源、同文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非常强烈,传统文化精神保存得很好。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第二点就是,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所发生的一些事件非常关切,比如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些是所到之处,人人都关心的话题。他们现在还在继续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在支援灾区、重建家园。这使我感到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
主持人:我知道这次你们500多人的访问团是带了十几万本的图书到了台湾,而且同时举办了四个书展,那么在这些书展上,您觉得台湾的读者,台湾的民众对这些图书的反响怎么样?
柳斌杰:反响非常热烈,整个在展示期间,销售大陆的简体图书5000多万新台币,非常踊跃。最后呢,我们带去的12万种图书全部都由台湾的简体字销售商包销,说明在台湾,这些图书很有市场。
主持人:我听说您在书展上面参观的时候,有一位台湾的业者当场要求您来题词,后来您还去他们的书店参观了是吗?
柳斌杰:是的,台湾有几个一直坚持卖简体字版本图书,就是在台湾整个大陆简体字书没有开放之前,他们一直从事这个工作。我去的宋先生的这家书店,实际上已经坚持了好多年。他现在以若水堂书店的名称开的店今年已经增到6家。他是一个台南的书商。他认为市场是越来越好,比他当年要好得多,读者也越来越多。他希望他的事业能够更多的发展,所以他在台北也开了店,所以在整个台湾岛上他都有店。像这样的,在台湾大概有40多家专门卖简体字的书店。
主持人:当然这些简体字书店可以说在推动简体字书籍在台湾的销售方面一定是功不可没的。那么据您的了解,目前大陆整个简体字书籍在台湾销售一个总体的状况怎么样?
柳斌杰:台湾是这样的情况,专卖简体字的书店有40多家,还有300多家书店是兼卖,既卖繁体字本也卖简体字本。现在他们销售简体字的量,我了解一下,平均一年是1亿多人民币,说明市场还是相当好。所以从经营的状况就可以反映出大陆图书在台湾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一年大概有28000多种图书进入台湾市场,年平均的销售大概在600万册以上。
主持人:那么什么样的图书在台湾比较受到读者的欢迎?哪一类的图书?
柳斌杰:有几类书比较受欢迎。一类书就是民族经典,《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这样历史方面遗留下来的。再一类书就是人文方面的,人文、地理、环境这样,介绍中国的山水、山河,这样的书。第三类书就是一些文艺类的书,比如像大陆畅销的小说,像《狼图腾》这样的书在那里就很流行。大概这几类书比较多。
主持人:比如是在大陆非常热销一些书,或者是一些新书,现在能够多长时间就能在台湾的书店里面看到?
柳斌杰:新书大概一个礼拜到10天就可以在台湾上市。像于丹的书,易中天的那些书在台湾就很畅销,大概是一个星期就能上市。
主持人:您也说过,回顾两岸出版业者的交流,可以说是一个从艰难破冰到携手合作的一个过程。我们先来通过一个短片来回顾一下。
两岸出版文化交流开始于1988年10月,当时台湾出版界人士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书展。20年来,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从一般到实质的合作,两岸出版交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大陆销售到台湾的书籍,以学术类、科技类、海外翻译类、文化历史类、休闲类等书籍,最受台湾民众欢迎;台湾销售到大陆的书籍,也以学术类居多,而心理学研究、史料类、各行各业、漫画类等书籍同样深受大陆读者喜爱。
现在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简体版图书600万册,1998年-2006年,大陆共引进台湾版权10287项,输往台湾版权5057项目。大陆每年的版权输出中,对台湾的输出量占第一位;大陆每年的版权引进中,从台湾引进量占第三位。到2007年底,在大陆两岸合作成立或台商独资的图书分销企业已有6家,台资在大陆成功投资的印刷项目逐年增多,总数已超过300家。
主持人:柳署长,如果说到柏杨、琼瑶、三毛这些人的书,可能很多大陆的朋友都非常的熟悉,很多人就是看着他们的书长大的。那么大家其实并不了解在20年前的时候,这些台湾的书怎么到大陆来的,大陆的读者第一次看到台湾的书是什么时候?
柳斌杰:这个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开辟了一个新的环境,两岸都有在文化上加强交流的愿望。刚刚改革开放以后,就是1980年的时候,我们大陆就开始出了两本台湾的书,一本是于梨华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本小说,一本是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说选集。这是我们最早出版的台湾的书。后来逐渐就多了,就像你刚才提到的,琼瑶、三毛、柏杨,他们这些书就成了校园里边的热销书,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看,这是大陆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台湾有名的作家的这些书。但是主要都是限于神话、小说、校园生活这样一类的书。这个时期出的就比较多了。再往后,台湾的书就越来越多了。我们现在大概每年版权引进、现货引进的图书的量就有上千种,比较多了。我们在版权引进的书,我们统计10年间,有13000多种台湾的书引进到大陆来出版。每年销售的台湾出版的书,也在1000万人民币水平上下,这就是它在大陆已经占了一定的市场。
主持人:您还记不记得在20多年前的时候,台湾的读者第一次看到大陆的书,大陆出版的书是什么时候?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柳斌杰:大陆的书,大概他们容许大陆的书在发行,是20多年前,那时引进的主要是《四书五经》一类这样的传统文化。
主持人:一些经典的书籍。那么当时两岸出版业界的交流,是不是可以说是一个在非常困难的状况下,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的状况下?
柳斌杰:是的,因为台湾当局当时对两岸的文化交流,是采取了一种限制的措施,所以他们参加大陆的书展,这一类的活动受到了限制。所以第一批台湾出版业界来大陆参加书展,他们绕道日本、韩国这样来进入大陆参加。而参展的书也是通过香港的出版发行机构,购买的在香港的台湾的书来参加大陆书展。
主持人:柳署长,我们看到各界的评论认为,两岸出版业界的交流可以说是两岸各项文化交流里面最独树一帜的,因为可以说20年来,你们一直在坚持不断地在做各种交流和合作的工作。那么你们为什么如此坚定地推动两岸出版界的交流?
柳斌杰:书籍是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的载体,所以文化传承它关键在书。我们两岸有一个同源、同根、同文的文化渊源,所以利用图书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既是我们大陆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台湾有识之士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是这样一个文化的土壤里边成长起来的。所以有很多的作家、出版家、出版商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促进交流。这是精神上的一种需要吧。那么从产业发展的这个角度来讲,台湾毕竟是人口有限,它的市场有限。台湾的出版业是相当发达的,它这些书最早它是占了海外的华文市场,它等于是先进入了这些海外的市场。但慢慢随着大陆出版业不断地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地提高,它在国际上的市场,国际上的空间也压缩。它希望能够在大陆,能够得到它的一份市场,能参与大陆的图书界,这是给台湾业界从产业方面也有一个动力。那么再到后来呢,大家为了民族共同的理想,就带有文化使者这样的使命,使两岸保持了密切的文化、信息方面的沟通。因为台湾当局限制了我们报纸、报刊、广播、电视,都不能在它那个地方落地,唯有图书这一个渠道了。所以我们坚持不懈地把这方面工作做到台湾岛上去。由于形势的发展,20多年的交流,台湾当局在2003年开始也做出了开放大陆简体字的决定,它有民族的一种压力,社会一种需要,这个又提供了大发展的机会。
主持人:您觉得这20多年来,大陆的出版界、出版业者在两岸出版交流方面所秉持的一个政策和原则是什么?
柳斌杰:第一我们加强两岸的交流,凡是我们能对台湾的开放的地方,比方说书展、书市、定货会,能够开放的地方,我们都让他来参加。这样吸引台湾的出版业到大陆来。第二,我们在图书的贸易方面,不管是现货贸易,还是版权贸易,我们是支持鼓励的。我们为什么从台湾购进了那么多的版权呢?也不一定是我们完全所需要的。但是我们为了支持台湾的出版业的发展,我们引进他们的版权,扶持他们产业发展,也使台湾的出版业得到发展,也丰富了我们大陆人民群众的阅读生活。再接下来,我们就在政策上开放了,加入世贸以后我们就有一个原则,凡是在世贸的框架内,我们能够对外开放的那些部分,我们首先对台湾开放。给台湾同胞享受我们开放所带来的实惠。首先我们就是在两岸出版业,交流合作方面建立了若干个平台。在厦门建立了基地。第二呢,就是大陆的分销市场完全是向台湾开放的。台湾投资建立一些物流中心,一些发行公司,我们还继续鼓励他们来投资发展。第三点我们在印刷业方面,对台湾是开放的,台湾现在在大陆投资办的印刷企业大概有400多家。有相当的规模,那么这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机会。第四点就是出版环节上,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在有出版合作的出版项目。像版销合作,我们在杂志出版,图书的合作出版方面也做了探索。就是两岸共同策划出版一些出版物。另外就是在新的领域里面,像动漫,游戏出版方面,和台湾比较有深度的合作。他们在大陆建立很多公司,合作开发动漫游戏的项目。你像在厦门一地,台湾的几个著名公司都落了地。而且在那里边,他们现在的产值一年已经超过了1亿多。所以这就可见,在这方面也已经向台湾打开了大门。
主持人:好,今天谢谢柳署长到我们的演播室来做客,谢谢。
柳斌杰:谢谢你,谢谢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