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成秘书长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
张金成秘书长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
海协秘书长张金成8月5日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就香港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等若干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1949年以来,香港—直是海峡两岸联系与交往的桥梁和中介,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港台经济交流与合作情况及在两岸交往中发挥的作用。
答:在台湾与祖国大陆中断往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香港与台湾之间仍然保持着由民间主导的交通、旅游、文化、教育及投资、贸易等各方面的直接联系与往来。1979年以后,随着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港台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发展迅速,香港作为两岸经贸往来和其他各项交流交往发展的重要枢纽作用更为突出。进入 9O年代,每年都有上百万台湾同胞经过香港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或从事投资贸易活动,香港进一步成为两岸间接贸易及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主要中转地,成为台商从事对祖国大陆投资、贸易的财务运作及资金调度中心。
据台湾方面统计,1996年,香港、台湾和祖国大陆贸易总额超过320亿美元。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额达 243亿多美元,两岸转口货物 9O%以上经过香港。香港成为台湾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港台间贸易及经香港的两岸转口贸易,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港台间空中及海上航运,更是维系两地经济联系的“黄金航线”,直接促进两地的经济繁荣。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港台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海空航运交通和人员往来,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得到保持和发展;台湾同胞在香港的投资及其他合法权益得到妥善保护;台湾同胞进出香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港台两地经济往来及其他各项民间交流交往必将充满广阔的发展前景。
问:中央早就宣布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展港台两地民间交流交往关系。请具体谈谈这些基本原则和政策。
答:中央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指出,“九七”后、港台关系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都分。港台关系的发展必须坚持—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中的大部分具体事务,由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基本法》和香港其他法律法规自行处理;只有其中涉及国家主权和两岸关系的问题,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之间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官方接触往来、商谈、签署协议和设立机构,由中央人民政府安排处理,或在中央人民政府指导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处理。
中央的政策明确指出:港台两地现有的各种民间交流交往关系,包括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基本不变。
经贸交通方面,鼓励、欢迎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到香港从事投资、贸易和其他工商活动;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在香港的正当权益依法受到保护;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海、空航运交通予以保持,接“地区特殊航线”管理,依双向互惠原则进行。
人员往来和其他交流万面,台湾居民可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进出香港地区,或在当地就学、就业、定居;为方便台湾居民进出香港,中央人民政府将就其持证及签注等问题做出妥善安排。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专业、医疗卫生、劳工、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民间团体和宗教组织,在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与台湾地区的有关民间团体和组织保持发展联系。
问:中央政策将如何妥善处理台湾在香港的机构和人员?
答:钱其琛副总理 1995年6月代表国务院宣布的《中央关于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规定:“台湾现有在香港的机构及人员可以继续留存,他们在行动上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得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得从事损害香港的安定繁荣以及与其注册性质不符的活动。我们鼓励、欢迎他们为祖国的统—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1995年 6月以前在香港的台湾机构可以留存;其中某些机构的安排和港台间互设机构问题,如果两岸关系具备了适宜的政治气氛,可以通过商谈予以解决。目前由中央授权特区政府暂时先对之作出过渡性安排。
问:今年 5月签署的港台海运协议对今后两岸“三通”有哪些影响?
答:1997年5月24日,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委托的香港船东会主席赵世光等人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良任等人,经过两轮磋商,就“九七”后港台间船舶互航及进入对方港口时的挂旗问题达成共识、签署了《港台海运商谈纪要》。6月16日,海协与海基会通过换文形式,对《纪要》正式予以确认。这一问题的务实解决,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和香港同胞与台湾同胞的利益,保持了港台海运在‘九七”后的继续畅通,有利于港台两地交往和经济发展,受到了港台两地航运界及两地民众的肯定和欢迎。
“九七”后港台海运问题的成功解决,对于未来两岸直接通航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启示意义。突出表现在:
第一,“九七”后港台间继续保持直接通航的局面,迈出了两岸实现全面直接通航的第一步。“九七”后、港台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港台两地现有的民间交流交往关系将在符合香港《基本法》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保持和发展、包括继续直接通商、通邮、通航。港台两地直接通航的局面实际上就是两岸直接通航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台湾同胞将从港台海运成功解决的示范与启示中,增加对两岸全面直接通航的要求与信心。
第二,“九七”后港台海运有关技术性问题的协商,为解决未来两岸全面直接通航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范例。一个中国原则是“九七’后港台关系继续保持和发展的基础,这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但具体到海运问题的协商中,只要港台间船舶互航及进入对方港口时、所悬挂的旗帜不出现“两个中国”、“—中一台”问题,就可以继续保持港台间海运交通的畅通。这次协商达成的共识,充分体现出在—个中国原则下务实回避双方政治分歧的态度和做法,深受港台两地同胞的赞许,值得今后两岸协商解决全面直接通航的相关技术性问题时借鉴,也完全通用于未来相关问题的解决。
问:介绍—下目前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答: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互惠互利,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十几中来,在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及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往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台商投资大陆3万多家,协议投资金额累计达300多亿美元;两岸经香港的转口贸易累计达600多亿美元。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台湾工商企业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与时机,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诲峡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
但是,台湾当局一贯阻挠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人为限制两岸直接双向投资、限制大陆产品输台、限制两岸金融、科技及其他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去年8月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提出所谓“戒急用忍”的对大陆经贸政策,再一次加紧对台商投资大陆和两岸经贸交往的限制与控制,引起台湾各界强烈反对。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时代发展潮流,违背两岸人民共同利益和要求的,最终是不会成功的。
台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大陆的腹地,合则两利,分则独伤。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抛弃不合时宜、不得人心的政策与做法,从台湾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台湾同胞根本利益出发,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问题上做—些有利于两岸同胞的事。
问:由于台湾方面的原因,海协与海基会的商谈被迫暂时中止。最近.经过两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大陆与台湾互相遣返了劫机犯、在两会联系与商谈方面,海协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答:海协与海基会的商淡被迫中止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发展两岸关系,坚决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我们一贯倡议只有进行两岸政治谈判,才能为今后的岸关系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最近,有关“九七”后港台海运问题协商达成共识,两岸相互遣返了部分动劫机犯。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拿出实行行动,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及双方共同关切的其他政治问题进行政治谈判,为重新开始两会商谈创造适宜的条件和气氛。海协愿意得到授权为此进行程序性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