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务报告(全文)
海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务报告(全文)
中国台湾网1月28日北京消息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受陈云林会长和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委托,向全体理事报告一年半来海协会的工作,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规划。以下为会务报告全文:
尊敬的张克辉顾问、王毅主任、陈云林会长、林丽韫顾问,
尊敬的各位副会长、各位理事,
同志们:
受陈云林会长和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委托,我向全体理事报告一年半来海协会的工作,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规划。请予审议。
2008年5月,台海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历史机遇。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下,在两岸双方和各界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在实现历史性转折基础上,乘势而上,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增进互信,形成良性互动;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增进了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与文化的认同;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规模不断扩大,规格不断提高,大交流的局面正在形成。
2008年6月3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组成第二届理事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是中央推进新形势下两岸协商谈判工作的重大决策。一年半来,海协会紧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部署,紧密遵循创会宗旨,努力发挥受权团体作用,在推动两会制度化协商、促进两岸各项交往交流、处理两岸同胞交往中的具体问题、联系台湾有关团体和人士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重大成果,海协会的各项工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一、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改善两岸关系、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扎实深入推进两会制度化协商进程。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后,海协会积极与新改组的台湾海基会联系,沟通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5月26日和29日,两会互致函电,确认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的政治基础。6月13日,海协会邀请江丙坤率团访问北京,正式恢复了中断近10年之久的协商谈判。短短一年半来,两会领导人先后于08年6月在北京、11月在台北、09年4月在南京、12月在台中举行了四次会谈,真正形成并有效落实了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岸举行会谈的制度化机制。共计签署了12项协议,达成了2项共识,涉及旅游、通航、通邮、投资、金融、司法、食品安全、农业、渔业、产业与产品标准、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两岸防灾合作等多领域、多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涉及两岸同胞民生福祉、有助于密切两岸同胞往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具体问题,保持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增强了台湾同胞发展两岸关系的信心。
在四次会谈中,海协会按照中央的工作部署,在中央台办的指导下,遵循“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思路,采取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协商步骤,优先从解决两岸“三通”问题出发,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通过重点协商经济议题,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
第一次会谈,从两岸已有高度共识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和两岸周末包机入手,签署了两项协议,解决了两岸民众双向往来问题,取得了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台湾老兵探亲以来两岸人员双向往来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两岸同胞交往和相互理解、推动两岸直航进程、扩大两岸互利合作,意义重大。会谈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了江丙坤,希望两会今后在商谈中做到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对于两会持续开展协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谈的顺利举行,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第二次会谈,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基本解决了两岸同胞期待30年之久的“三通”问题,进一步方便了两岸民众往来和经济交流合作。同时针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签署了《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建立了两岸主管部门就食品安全进行信息通报与查询、调处机制,缓解了“奶粉事件”对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有利于维护两岸消费者权益和食品贸易健康发展。会谈期间,举办了两岸金融界、工商界、航运界座谈会,探讨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和经济合作的实际办法,商讨了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措施;完成了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和长鬃山羊、梅花鹿的手续等。在妥善处理称谓、地点和会见内容等政治敏感问题的基础上,陈云林会长与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台湾民意机构领导人王金平礼节性见面,并与台湾当局大陆事务部门负责人赖幸媛会见,为今后两岸高层交往提供了有益经验。此次会谈,实现了两岸关系史上大陆授权代表首次赴台访问并会谈的突破,取得了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进展。
第三次会谈,延续促进两岸经济往来正常化的基调,在初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基础上,将两岸空中直航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列入商谈议题,成功签署三项协议,同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成共识。其中,实现两岸定期航班,标志着两岸航空运输业务实现正常化,空中直航更加完善和规范,两岸人员往来迎来新局面;启动两岸金融合作,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从实体经济发展到金融领域,迈出了新步伐;共同打击犯罪及开展司法互助,标志着两会协商从经济性议题扩展到社会性议题,有助于维护两岸正常交往秩序和两岸同胞正当权益,丰富了新内涵;陆资入岛达成共识,标志着两岸经济往来从单向投资发展到双向投资,实现了新突破。会谈期间,王毅主任会见了江丙坤一行,阐述了我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主张,提出了“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的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次会谈,继续解决两岸经济合作中的实际问题,签署了《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全面涵盖渔农工商等各个方面,在进一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向两岸基层民众利益倾斜,获得了岛内多数民众和舆论的肯定和认同。对于此前列入会谈议题的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及加强税务合作问题,由于该协议内容技术层面安排的特殊性,双方认为应该再有更多时间充分交换意见,统筹安排,同意尽快进行后续协商,争取尽快达成一致。此外,针对两岸自然灾害频发,为增强两岸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达成了共识,鼓励双方专业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在地震、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及监测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这次会谈中,双方还就推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原则性交换了意见,同意作为今年第五次会谈重点推动的协商议题,尽快安排两会框架下的专家级磋商。会谈期间,两会共同举办了陆资赴台投资座谈会,有利于我大型企业更好地了解台湾投资环境,促台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取消不合理限制,更好地促进陆资入岛投资。会谈结束后,陈云林会长率代表团部分成员考察了南投县水里乡新山村灾区,了解了“八八水灾”灾后重建情况,并在台中县大甲镇澜宫儿童家园看望部分受灾孤儿,转达了大陆同胞对台湾受灾民众的问候。此次会谈,是海协会代表团第二次赴台协商,巩固了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的成果,保持和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的进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两会协商中,海协会还根据授权,向海基会提出保障大陆配偶合法权益、开放承认大陆高校学历、允许大陆台籍同胞及后代返台探亲等问题,促使海基会和台湾有关方面正视并开始逐步考虑解决上述问题。
陈云林会长两次率团赴台会谈期间,利用多种方式和场合,广泛接触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辜振甫夫人严倬云、台北市长郝龙斌、台中市长胡志强、台中县长黄仲生、南投县长李朝卿、苗栗县长刘政鸿、彰化县长卓伯源以及国民党、亲民党、无党籍“立委”、党务部门负责人士、工商界、宗教界、地方人士以及部分基层民众,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体现了对主张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的人士以及台湾同胞的尊重,扩大了在岛内的影响。
总的看,经过四次会谈的成功实践,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已经成熟稳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模式,不但适应两岸关系现有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两会协商不断取得新成果。通过一年半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进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解决了两岸关系中过去30年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说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就能够通过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增进互信,增加共同利益,融洽彼此感情,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二、积极推动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互访交流,充分发挥受权团体在促进两岸交往方面的特殊作用。
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是海协会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推动两岸各界大交流,2008年11月两会台北会谈期间,两会领导人达成了加强两会交流的共识。因此,在深入推进两会制度化协商的同时,海协会充分发挥两岸受权团体的特殊作用,重点围绕两会协商议题与两会会务等内容开展两会人员互访,组织并推动两岸有关部门人员以两会名义进行交流,增进了海协会理事同海基会董监事和两岸公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为两岸主管部门官员以民间身份沟通促进两岸交流的政策性问题提供了特殊平台。同时,海协会根据协商进展,围绕两岸同胞高度关注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问题,与海基会共同策划、举办了多场台资企业座谈会和两岸企业家联谊活动,听取台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为加强两岸企业合作、寻找商机牵线搭桥,体现了两岸兄弟相帮、共克时艰的同胞情谊。
一年半来,两会交流互访活动逐渐开展,日趋热络,并步入常态化。海协会相继筹组了经贸、司法、新闻和文教交流团等4个团组赴台参访,考察台湾投资环境和文化事业,参观台湾高校,与台湾方面就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建立两岸司法界联系窗口等事宜交换意见,为推动两岸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海协会先后邀请接待了海基会筹组的考察台资企业、考察川震重建、参访环渤海发展以及司法、新闻、公证等6个交流团来大陆参访。
两会之间的交流互访,是两岸各界大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组织两岸官方人士以适当名义开展接触沟通的特殊功能,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两会交流,贾庆林主席亲自会见江丙坤及海基会新闻交流团全体成员。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和有关部门、地方给予高规格接待,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台“陆委会”、“经济部”、“经建会”、“司法院”、“法务部调查局”、“内政部警政署”、“海巡署”等部门官员以海基会董监事和专家、顾问名义随团来访,通过与我有关部门、地方负责人士座谈、沟通,就两岸交流方面的政策性问题交换意见,就两岸开展公务合作建立联系,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一些因职务关系、到大陆参访机会较少的台湾主管部门官员来访后,消除了疑虑和误解,对大陆日新月异的进步触动很大。
三、与台湾赞成发展两岸关系的团体和人士开展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海协会积极开展与台湾赞成发展两岸关系的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受权民间团体的优势,广泛接触台湾政界、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教育界、宗教界人士和青年学子、地方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基层民众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广交朋友、深交朋友。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邀请、接待来访台胞和海外侨胞近80批,2000多人次。包括接待或参与接待了台湾工商界经贸考察团、台湾青年领袖大陆参访团、广东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师生访问团、工商建研会中区访问团、台湾高校师生参访团、台湾妈祖联谊会代表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台湾南部医师访问团、台湾神龙广播电台“听众之友”大陆参访团等重要团体。一年半来,结合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活动、海峡论坛、60年国庆等重大活动,海协会积极邀请台湾有关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前来共襄盛举。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海协会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与台湾工商团体、工商界人士以及台资企业协会的联系,参与重要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关心保护台商权益,为台商与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建议和服务。
海协会继续通过与台湾有关团体和人士合作,精心打造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和两岸青年交流平台。2008年7月与2009年8月,海协会与台湾“中国现代化学术基金会”先后共同在台北和内蒙古举办了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中国现代化研讨会。两届研讨会分别以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针对两岸社会发展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与地方台办、有关高校以及岛内团体合作,利用寒暑假期,举办了60批次“中华文化研习营”,吸收来自台湾各地、对两岸关系持各种看法的3193名台湾学生参加,扩大了工作面。通过安排授课联谊、座谈交流、参观游览,促进台湾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亲身感受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妥善处理各类涉及两岸同胞权益的事项和涉台突发事件,积极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
2008年6月两会恢复接触往来后,海协会与海基会建立了会长与董事长、常务副会长与副董事长间各层级联系机制;恢复了两会副秘书长级紧急事件联系人制度,就两会间重大事宜、协助有关方面妥善处理各类涉及两岸同胞权益的事项和涉台突发事件以及处理日常事务性问题等保持有效顺畅联系,在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会恢复正常函件往来后,海协会收到台湾方面特别是海基会来函数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6月3日到2009年年底,海协会共收到台湾方面各类来函4485件(其中海基会来函3868件);向各部委及地方台办转办3862件,复函台湾海基会1397件。一年半多来,各地台办共上报涉台突发事件144起,死亡129人,失踪33人,受伤73人。海协会指导和协调有关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与海基会相互配合,妥善处理了台轮“太平洋168号”海难救助、佳木斯车祸、南京灵谷寺赴台交流团命案、东莞大朗镇“6.15”故意伤害台商致死伤案、“三聚氰胺”奶粉输台事件等多起重大涉台突发事件,维护了两岸同胞正当权益,没有因一起涉台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带来消极后果,维护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积极气氛。
2008年5月12日和2009年8月8日,大陆和台湾相继发生了汶川地震和“莫拉克”风灾,这两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两岸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害。危难之际的相濡以沫,最能见证两岸同胞的骨肉真情。在应对两起天灾的过程中,海协会承担起急难救助的责任,通过与海基会的联系、沟通、合作,把两岸同胞的救援资金和物资传递到对方,架起了两岸同胞爱源于根、血浓于水的心灵之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和慰问,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与此同时,海协会也密切关注震情,了解台胞、台资企业受困、受损情况,及时处置涉台突发事件。协调四川省政府以最快速度将100多个台湾旅行团队的2897名滞留台胞转移到安全地方,并积极促成台湾华航等4家航空公司出动9架次包机接运受困台胞。在与失联近5日、被困村落的祥鹤旅行社14名游客取得联系后,即协调四川省三度派出直升机,克服天气不利等困难,将全部游客接抵成都,均安全返台,获得岛内民众赞许。针对台湾各界各种援助要求,海协会一方面协调安排台湾民间团体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另一方面设立抗震救灾临时账户,累计接受台湾各界捐款6.7亿元。为使这笔善款得到有效合理使用,海协会积极参与制定台胞捐赠资金支援灾区重建项目规划。目前,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全部款项已转交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用于133个项目的恢复重建。
“莫拉克”台风在台湾中南部造成重大灾害后,大陆各界迅速向受灾台湾同胞提供援助,再次体现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8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大陆同胞对受灾台湾同胞表达关切和慰问,表示将继续向台湾同胞提供救灾援助,支持台湾同胞搞好灾后重建,在岛内引起积极反响。王毅主任也提出了大陆方面的捐助要面向台湾中南部灾区、面向基层受灾民众、面向最需要的领域和项目的具体要求。以此为指导,海协会承担了对台救灾的日常工作,积极开展对台救灾援助工作。一是在第一时间致函海基会,转达大陆同胞对台湾受灾同胞的慰问。二是组织社会各界向台湾灾区捐款。海协会企业界理事单位迅速踊跃捐款,风灾发生后第4天,18家理事单位即捐款1亿600万元人民币和500万元港币,体现了大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台湾同胞的爱心。此后,又有17家理事单位陆续捐款。35家理事单位共计捐款1.925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大陆、港澳各界及海外侨胞通过多种渠道向台湾受灾地区捐款9.68亿元人民币,占台湾接受对外援助的90%。海协会收到4.5亿元人民币捐款,已分两批全部转交海基会。三是紧急协调有关方面,保质保量地生产、调集了1000户活动板房、1万件毛毯、1万个睡袋、1000台消毒机等救援物资,在最短的时间运抵台湾灾区,对缓解台湾救灾急需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协会和大陆各界对台湾“莫拉克”风灾开展赈济,是两岸关系60年第一次大规模对台援助行动,深化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得到了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10月份以来,随着台湾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两会积极联系、协调海协会转交捐款的使用事宜。双方同意将捐款用于台湾灾区桥梁、学校、公共活动设施等重建。目前确定的具体项目有:500户大陆援建活动板房内部设施配套、高雄县溪州大桥、甲仙小学、六龟高中、南投县仁爱乡多功能会馆、屏东县雾台乡伊拉桥。海协会将继续与海基会沟通,协调安排落实其他项目。
海协会一年半来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离不开中央的重视和关心,离不开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指导和支持,离不开海协会各位顾问、理事们的努力。在此,我代表陈云林会长,代表海协会常务理事会,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顾问、各位理事:
2010年是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形成强劲势头,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正全面展开,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日趋明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面临的问题会愈益复杂,出现的新情况将更具有挑战性。
海协会在两岸关系发展和对台工作中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间团体的特殊重要作用,是大陆方面唯一得到授权与台湾方面进行谈判并签署协议的民间团体。今后,海协会将进一步全面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围绕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中心任务,深入履行职责,奋力开拓进取。主要工作设想是:
(一)积累经验,务实进取,不断深入推动两岸制度化协商进程。海协会将继续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与海基会进一步巩固“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增进政治互信。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循序渐进的思路稳步扎实地推进两岸协商进程。要以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经济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两岸关系发展需要,适时增加文化、教育、新闻等议题,为两岸协商注入新的内涵,为下一步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积累条件。要进一步扩大两会已签协议的具体成效,协调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解决协议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要加强对两岸谈判问题的研究,深化对谈判形势的分析,统筹全局,规划并组织好年内举行的第五次和第六次会谈,并着手研究两会互设机构问题。通过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继续扩大和深化两会交流。今年,海协会将围绕三个方面规划并推动两会交流活动。一是组织两会理事、董监事以促进陆资入岛、两岸产业合作为重点开展交流研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二是落实两会共识,促成两会有关方面和部门就共同防御重大自然灾害、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科技名词规范化等事宜建立联系,开展交流。三是组织好两会之间的文教交流,为两岸协商文教议题做准备。在两会交流中,我们将组织更多的理事参与,充分发挥海协会理事的社会代表性与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海协会作为受权民间团体的优势,继续加强与台湾各界的联系与交往。要在既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拓宽交往内容,丰富交往形式,增加交往对象,扩大接触范围,巩固老朋友,进一步面向台湾中南部、基层社会结交新朋友。团结、影响、带动更多的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继续打造好“中华文化研习营”、“促进中国现代化研讨会”等交流平台,争取创办新的交流平台。注重实效,切实把各项交流活动做实、做深、做细、做稳。
(四)通过两会受权联系机制,继续协助有关方面处理好两岸同胞交往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认真做好两会日常函电处理工作,切实为两岸同胞排忧解难。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加强与海基会沟通,就影响两岸同胞权益的突出问题研究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五)加强与海协会理事的联系与内部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海协会各项工作的需要,在本次会议中,将提请大会审议理事调整报告,经增免、调整后,海协会理事将达到223名。这是海协会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坚实后盾和有力保障。今后,我会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同理事的联系,向理事们通报工作。欢迎各位顾问、理事对海协会的工作不吝指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把海协会的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谢谢大家!